《声律启蒙•下卷》五歌(2)

  • 繁对简,少对多,里咏对途歌。
    官情对旅况,银鹿对铜驼。

  • 剌史鸭,将军鹅,玉律对金科。
    古堤垂亸柳,曲沼长新荷。

  • 命驾吕因思叔夜,
    马车蔺为避廉颇。

  • 千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荷;
    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


里咏、途歌: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里:古代的行政单位,据《周礼·地官·遂人》,二十五家为里,相当于现在的街道之类。
里咏,乡里民歌。途歌,大路歌。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老安少怀,涂歌里咏;莫不懽(同‘欢’)若亲戚,芬若椒兰(芳香之物)。

官情:官场中的关系人情。明刘基《官箴》:我欲是求,我利是趋,摩揣官情,以逞覬覦。”另有版本为“宦情”,解释为当官的欲望。但结合下面旅况为“仄仄”的对仗,上联更应该是音调为“平平”的官情。

旅况:旅途的景况。明高启《送丁孝廉之钱塘就简张著作方员外》:若见故人询旅况,知君解说不烦书。

银鹿:银铸或银色的鹿像。此外,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家童名“银鹿”,服侍颜真卿终生,后人以“银鹿”泛称仆人。

铜驼:置于宫门寝殿前的铜铸骆驼。宋陆游《囚山》:此生终遣英雄笑,棘没铜驼六十年。

刺史鸭: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江州、苏州刺史,喜爱养鸭,称鸭子为“绿头公子”。

将军鹅: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生性爱鹅。他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出书法运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於笔端。
王羲之曾因喜爱山阴道士养的好鹅,而为给道士抄写《黄庭经》换鹅,欣然而归。唐]李白《送贺宾客归越》: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玉律金科:如金玉般宝贵的法令或条文,不可轻易变更。后多比喻不可变更的信条。蜀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

古堤垂亸柳,曲沼长新荷

亸柳:亸:形容词,下垂的样子。亸柳,垂柳。

曲沼:曲折迂回的池塘。

命驾吕因思叔夜:晋代吕安与文学家嵇康(字叔夜)友善,每一相思,便不惜驾车千里造访。《世说新语·简傲》载:一次,吕安上门造访嵇康,嵇康不在家,其兄嵇喜出迎,吕安不入,在其门上题一“鳳(凤)”字而返,嵇喜不明其意,还以为吕安是因为高兴而题字。殊不知,吕安其实在玩文字游戏:“鳳”由“凡”-“鳥”二字组成,意在讽刺嵇喜是“凡鸟”(比喻庸才),不入其法眼。

引车蔺为避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大夫蔺相如不畏强秦,完璧归赵,有大功,被封为相国,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屡次阻拦相如车驾示威。蔺相如一再改道回避廉颇。一开始廉颇还颇为得意,认为相如怕他。后来私下得知蔺相如所说,“试问秦王和廉颇将军谁更强大?我秦王都不怕,会怕廉颇将军吗?我怕的只是将相失和,给敌国可乘之机罢了。”得知相如真意后,廉颇惭愧不已,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传为“将相和”的著名史话。

千尺水帘,古今无人能手卷:宋朝朱熹写过一首《游水帘洞》:水帘幽谷我来游,拂面飞泉最醒眸。一片水帘遮洞口,何人卷得上帘钩?他的好友石墩写了一首《和文公韵》:洞门千尺挂飞流,碎玉联珠冷喷湫。万古无人能手卷,紫萝为带月为钩。”

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月镜,月亮,因月亮似铜镜而得名。磨,古代的镜子是青铜制造的,使用时间一长,便会 因氧化生锈而照物模糊不清,需要磨去氧化层才能使用。古代有以此为职业者。宋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元张养浩《折桂令·中秋》: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3)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2)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3)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1)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2)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3)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1)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2)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3)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1)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2)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3)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1)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2)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3)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1)

你可能感兴趣的:(《声律启蒙•下卷》五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