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最初谥号为“壮缪侯”,后来为何多不提起?

关羽的谥号是如何演变的?如何从人走向神并尊王称帝的?

文:枯木

四月初八是传说的佛诞日,各地佛教寺庙会举办隆重的浴佛节予以庆祝。然而也有不少地方风俗不同,比如在关公故里运城,四月初八会举办关公庙会,而且这一天当地经常会下雨,因而被民间俗称“关公磨刀日”,非常有特色。


关公崇拜在民间非常普遍,被誉为“关圣”,和圣人孔子并列,是文庙武庙祭祀的两大圣人,如今已经成为忠义的化身,只要是华人都能说出关公二三事,比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单刀赴会”、“夜读春秋”、“水淹七军”等等,可以说妇孺皆知。

然而,在早期武庙主祭祀的并非是公关,而是姜太公。并且关公去世后,评价中等,唐宋时期在武庙也只是从祀,直到明清时期才开始走向神坛,并且进一步尊王称帝,从而庙落遍布乡村。那么,关公是如何一步步从人走向神的呢?且听我给您道来。


我国是个多神崇拜的国家,祭祀文化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由于人们对未知的神秘和恐惧心理,以及对祖先的缅怀,便产生了神灵崇拜、万物崇拜和祖先崇拜,这也是古人宇宙观的体现,即天、地、人三要素。如《礼记·礼运》:“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史记·礼书》:“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神灵崇拜可以是未知、虚拟和抽象的,也可以是现实世界的映射;万物崇拜则包含自然一切,认为万物有灵。祖先崇拜略有不同,主要是以曾经真实存在过的人类祖先和古代圣贤为对象,古人认为人的魂魄依附于人,死而不灭,光辉永照,于是产生崇拜。而崇拜的主题首先源自“孝”,后来则加上“忠”,于是忠孝并列。


文庙和武庙都属于祖先崇拜,不过,文庙、武庙祭祀产生较晚,直到汉代才开始出现。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处于统治地位,孔子思想也成为主流。不过,最初孔子也只是配享,主祭祀为周公,到了东汉中期,孔子才成为太学主祀。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赐封孔子裔孙孔均为褒成侯,以奉孔子的祭祀。后来略有中断,东晋太元八年(383年),皇帝下诏“给奉圣亭侯四时祠孔子祭直,如泰始故事。”,从此再未间断。北齐时将祭祀孔子的专祠推广到郡国学校;唐贞观四年(630年)又将祭祀孔子的庙宇推广到县学,奉祀孔子的庙宇从此遍及中国各地。


而武庙祭祀则更晚。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论功行赏,并且为了褒扬历代名将,彰显忠义,于是下旨建立武庙,据《唐会要·卷二十三·武成王庙》载:“开元十九年(731年)四月十八日,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以张良配享,并拣古今名将充十哲配祀。”,而主祭祀为姜太公(太公望),张良配享,十哲为:“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河西太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此时武庙并非叫“武庙”,而是“太公庙”。

到了唐肃宗时期,《上元元年(760年)闰四月十九日敕文》,追封太公望为“武成王”于是“太公庙”变成“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并非“文武相对”之“武”,这和后代的“武庙”有区别。在唐肃宗建中三年(782年),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从享,其中“蜀前将军寿亭侯关云长、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入选配祀。这是关羽第一次被列入武庙祭祀。


然而关公在唐代以前,并未被建庙祭祀,并且在其去世后评价中等。陈寿编纂的《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在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二十四年(219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后“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汉后主时,“追谥羽曰壮缪侯”

蜀汉先主时期,基本没有人被谥号,惟只有法正谋取汉中功劳极大,因而去世后“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而在关羽、张飞等去世后,都没有被谥号。直到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关羽在刘备时期没有被谥封也罢,后来却被谥为“壮缪侯”,关于“壮缪”值得探讨。三国时期封爵制度,延续了秦汉以来的二十等爵制度,侯爵是非宗室人员能分封到的最高爵位。汉代侯爵分两种,一种是列侯(彻侯)、一种是关内侯列侯分为三等一等是县侯(食邑相当于郡),二等是乡侯(食邑相当于县),三等是亭侯(食邑相当于乡),食邑大小不同;关内侯只是称号,没有食邑

关羽在被迫投靠曹操时期,被封为列侯“寿亭侯”,刘备称帝后“前将军、假节钺”,意思是在前线代表帝王行使权力,然而在生前和去世后,刘备并没有封侯,也没有封谥。后主追封谥号“壮缪”,古代谥号都严格遵循周代谥法,在《逸周书·谥法解》中,没有“壮”,然而有“庄”“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为何不是“庄”而是“壮”?这主要是因为避讳。汉明帝刘庄(28年-75年)以后,为了避讳“庄”就变为“壮”,比如汉初得项羽身体的五人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都被谥号“庄侯”,汉明帝后就没有庄侯而是壮侯了,并且汉末有不少人被谥号“壮”,比如先后有张郃、徐晃、文聘、许褚、庞德、曹休等人被谥号“壮侯”。可见,关羽被谥号第一个字应为“庄”

第二个字“缪”,《逸周书·谥法解》:“名与实爽曰缪。(解释)言名美而实伤。”。有的人认为“缪”“穆”,正如后代岳飞被谥号“武穆”一样,其实不然。就拿蜀汉来说,《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记载,“先主穆皇后,陈留人也。”,也就是说刘备的皇后,一个是谥号“昭烈皇后”的甘夫人,一个是谥号“穆皇后”的吴夫人。因而,一朝两个字通假,这是不可能的,而且《逸周书·谥法解》明确:“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因而关于的谥号第二个字,肯定是“缪”


也就是说,首先肯定关羽的功绩,勇冠三军,“威震华夏”(《三国志》),然而不幸战死沙场,因而谥曰“庄(壮)”没错。而同时也认为,关羽不遵守朝廷“联吴抗魏”大政策,“刚而自矜”(陈寿评语),直接造成蜀吴相战,间接造成刘备、张飞等人去世,因而英名在外,内中略有不足,声名有损,于是第二个字“缪”,因而关羽谥号应为“庄缪侯”,也是非常中肯。

再看同时被追谥的“五虎上将”,张飞被谥为桓侯、马超为威侯、黄忠为刚侯、赵云为顺平侯,可见当时蜀汉对关羽的评价并不高。只不过后来关羽尊王封帝,于是便不再提起“壮缪侯”,而用以前比较小的“汉寿亭侯”,这是为尊者讳,人之常情。


关羽从三国魏晋时期,经历南北朝,以至于隋,只是见于史册,民间鲜有传播,直到唐代才开始被从享于“武成王庙”,于是开始得到重视。然而从享配祀位置也在各个朝代不同。

唐代开始建立武庙祭祀姜太公的礼仪,然而配享和从享却不断更改。比如张良在唐乾元元年被移到汉高祖庙,上元元年又被列入;在宋代太祖赵匡胤看见有秦武安君白起很生气,便让人去除,乾德元年(963年),新增23人从享,原来从享的22人被去除,其中就包括蜀汉的关羽和张飞。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关羽张飞又被列入从享。


针对宋代频繁更改配享人员的举止,宋太祖时期政治家梁周翰就上书道“凡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谁当无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异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恶,似非允当。臣心惑焉。”,然而却不被皇帝理睬。

宋代由于南北分裂,面对北方铁骑,非常重视忠义,因而关羽作为忠义代表开始被追赠褒封,据《宋会要辑稿》载:“蜀汉寿亭侯祠,一在当阳,哲宗绍圣二年(1095)五月赐额‘显烈’,徽宗崇宁元年(1102)十二月封‘武惠公’,大观二年(1108)进封‘武安王’。”,南宋以后,更是两次加封,第一次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敕封“壮缪义勇王”。第二次是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加封为“英济王”。(《天府广记》卷九),然而在武庙中依然是从享地位。


到了金元时期,基本照搬宋代,不过,在武庙中把从享人员去掉,《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这样就似乎又回到“武庙十哲”了。而针对关羽,则又予以追封,1328年,元文宗图帖睦尔即位之初,谥封关公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加了“显灵”二字,至此,关羽的爵号已达“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十字。

元末明初,由于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民间大为流行,三国人物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对传播关羽的忠义形象起到了无以伦比的传播功效。而且当权者对关羽的祭祀规格推崇到最高。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在南京鸡鸣山建立功臣庙,并单独为关羽立庙,同时将京城城隍庙、帝王庙、真武庙、卞壸庙、蒋忠烈庙、刘越王庙、曹武惠王庙、卫国公庙等庙宇搬迁到鸡鸣山,同时废除姜太公的武庙祭祀,自此武庙信仰一度消失了三百年之久。


到了明神宗时期,关公更被封为“帝”,万历十年(1582年)祀封关公为“协天大帝”;万历十八年(1590年),朱翊钧再度颁旨,追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封关公为“圣”,也是万历皇帝的杰作,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于是,关羽便被称为“关公”、“关王”、“关帝”、“关圣”等。

到了清代,完全继承了明代尊崇关羽的传统和礼仪,然而由于关羽已经被封无可封,只好在神号上不断增加字数和美好词语,或者另立尊号。清雍正八年(1730年),追封关羽为“武圣”,以关羽为主祀的关帝庙变为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并列,合称文武庙;乾隆元年(1736年),追封关羽为“关夫子”。到了光绪五年(1879年),尊号已经变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而民间则广立祭祀庙,有文庙就有武庙,孔子和关公可以说是遍布乡村和城镇,成为知名度最广的两位先贤。可惜的是,原来祭祀姜太公的武庙,已经消失不见,而祭祀关公的武庙,配享和从享的那些先贤,由于不少年代早于关公,因而无法从祀,惟只有关兴和周仓二人从祀在关羽左右。

上世纪,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庙宇皆遭损毁,有幸能保留下来的极为稀少。如今,祭祀关公的庙宇虽然新建了很多,不过,从历史渊源和保护上来说,有三处庙宇值得瞻仰,那就是关公故里山西解州关帝庙和常平关帝家庙、湖北当阳葬躯的关陵、河南洛阳葬首的关林。


虽然祭祀姜太公的武庙已经湮灭,可是祭祀关公的武庙依然隆盛,从文化上来说,关公作为忠义化身和道德楷模,彪炳史册,千秋传承,并且受到了广大百姓的崇拜和敬仰,这是值得褒扬的。而且,关公作为诚信守义的代表,在新的时代,这是最需要提倡的,因而关公文化将永远流传。

2020/4/30榆木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公最初谥号为“壮缪侯”,后来为何多不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