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今天才快到洗手间,就有铺面而来的恶心味道,我听到一个隔间里,有个女孩发出了呕吐的声音,空气里还夹杂着哭泣声。
一个人流泪的时候,你只要给TA一包纸巾就够了。但一个人喝醉的话,事情就比较不好办了。
我不知道她是怎么了,许是失恋了,也许被上司臭骂了,再或者和客人吵架了。
但是我想,能让自己喝酒消愁躲进卫生间里哭泣,一定是已经很难过了。
很多时候生活就只是表面美好,总是会有很多很多糟心的事一点一点地打击你,像骆驼摞草一般,稍有不慎,你就会被击垮。
小时候喝药觉得苦就在妈妈面前哭了,现在越长大越懂得隐藏眼泪,我们渐渐失去了在亲人面前诉苦的权利,心事都藏在心里,谁也不告诉。
我们已经在心里和自己的小孩儿情绪做了无数次了断。
这些年,我们逐渐变得强大,逼着自己成为不倒翁,攻无不克,任谁也打不倒。
我们变得冷静,从容,心态趋于平静,喜怒不于言色,我们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类人。但是没有办法,我们也是迫于无奈。
我们不允许自己在别人面前显现弱点,即使是相当亲密的人。
但是,我们强大的伪装背后,实际是没人知道的脆弱。
以前读书的时候,有了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向朋友们倾诉衷肠,但现在我们常常难以启齿。
谈恋爱时,我们都只想在对方面前表现快乐的那一面,尽量地不传递负面情绪,对父母也总是报喜不报忧,每当有人觉察到你情绪的细微变化,小心翼翼地询问:“你能忍受吗?”
你只会说“是的,我很好”。
后台收到过一个女生的树洞消息,她说她加班到十点钟,由于手机静音,错过了10几个来自妈妈的电话。她回拨电话后,妈妈问她:“你今天生日怎么过的呀?”
她很懵逼,因为她已经忘记那天是自己生日了。
但她还是对妈妈说:“我和朋友一起切了蛋糕,还去吃了德庄火锅,收了好多礼物呢。你放心吧,我很好。”
挂了电话,她发了条朋友圈,配图是上上个月和同事在德庄聚餐的照片。然后就在空空荡荡的公司里,不能自已地嚎啕大哭起来。
我问她: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
她说,不用,我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
这话一下戳中了我。
朋友圈里人员杂乱,不适合发表这类情绪,同事并非交心朋友,也不能总把对象当成负面情绪的垃圾桶,唯有陌生人,可以短暂停留,短暂依赖。
我们对陌生人说这些沉重的话题,也不是真的想要得到什么实质的帮助,而是在撑不去了的时候,殷切地想要有那么一会儿的情绪上的纾解。
就像掉进了那种石头落下很久才会有回响的深海里,我们渴望被拯救,哪怕对方什么都不用说,只是倾听就好。
也唯有在陌生人面前,我们才能这样肆无忌惮。
太宰治在书里写过:“我仍然认为向人诉苦不过是徒劳,与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那些从来不在朋友圈崩溃的年轻人,原来他们也并不是没有黯然颓丧的时候,只是习惯了隐藏起来,默默独自承受。
突然想起那个刚结束酒局躺在动车站痛哭的男子,安保人员送了矿泉水,女朋友也在半小时内赶来,抱着她说:“宝宝我好没用”。
或许,只有在没人认识的动车站,他才会允许自己这般难过吧。
长大真是太难了,生活条件变好的时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减少。
越长大越孤单,你看,长大这两个字都孤单到没有偏旁。
《请回答1998》里有一句这样的台词:“长大也只是故作坚强去承受重担,他们不是不疼,只是在忍。”
所有人都在问你赚得多不多,却没人在意你累不累。
最难过的事是,没人对你说过:“你还可以当个孩子。”
生活遍布荆棘,每个认真走到底的都是勇士。
你现在也很down吗?
不如想哭就哭,不要压抑的自己情绪,哪怕一分钟都不要忍。
偶尔放松一下,没有人会责怪你。也不要害怕失败,因为你永远有随时重新开始的权利。
偶尔承认自己没有别人强也没什么的,痛痛快快表达出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以温和的方式继续生活。
倘若你还是很难过,我的肩膀可以借你靠一靠。我们一起为生活的不易干杯,祝好,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