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弑母案心理分析

    文|秋垚

  令人窒息的母爱VS反控制反噬的对立

一个引起全民高度关注的热点案件,它的特殊性绝不仅仅在于他对被害人所产生的影响,还有借由案件可以来窥探到这个社会以及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隐性的问题。

我平时不写热点新闻人物,也不写明星,总觉得对别人叽叽歪歪是一种不够光明的行为,也担心自己才疏学浅,在并不足够了解事情的情况下,做了反人性的帮凶和传播者,给当事人及周边人带去二次伤害。

但就在昨天和朋友漠漠聊天,在她并不知道北大学子弑母事件的情况下,说出的一番话后,我决定也写写这个话题。

令人窒息的母爱VS反控制反噬的对立

图片发自App

在我给漠漠复述一句话时:“当一个人高高在上俯视着你,一个人开始生病最初就是这么来的。”

漠漠静静地听着这句话,眼泪嗖的掉了下来,低头呆了很久。

然后,哽咽地对我说:“我一个38岁的,外人看来还比较成功的职场女性,就连早上洗个菜,妈妈也要站在旁边,指点我要从哪里洗、洗几遍。

我不耐烦地转头看她,那张几十年如一日挑剔的脸和高高在上的样子,你知道吗?秋垚,如果她不是我妈,我准备反手把她打得满地找牙。”

——“那张几十年如一日挑剔的脸和高高在上的样子,你知道吗?秋垚,如果她不是我妈,我准备反手把她打得满地找牙。”

我们再来好好看看这句话,你觉得背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有没有感觉到埋着极度的愤怒和无奈?

对于社会功能极好的人群,说出、做出极端的事情的时候,我有一万个意愿,想去了解他们隐藏在背后极度被压抑的真实情感,而对他们人格层面贴的任何标签,我都认为是对人性的一种亵渎。

——因为事出必有因。世间万事万物,纵乱错横,情出一理,各有其因。

从关系、从家庭结构来看待个体犯罪行为,比单纯个体犯罪行为看待更为合适和周全,因为整个生活空间里,家庭成员有存在性、过渡性空间的作用,是一个结构性的、系统的问题。

孩子用自身的行为来放大家庭系统本身、那些更为隐蔽的,同时更为深刻的问题。

背后有完全非表面的东西,更根本的原因。

我们打个比方。你的车没油了,油表一直在闪,这个时候你提个锤子把油表砸了,问题就解决了吗?

失衡与整个生活相关,不是单方面处置某个行为的问题。

青少年的问题要和家庭结合起来,这本身也是一个常识。

我们再来梳理#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被抓#事件里的几个点:

一、重点细节

1、很多报道都可以找到这句话,别人对吴谢宇的评价“如果说吴谢宇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太完美。”

2、吴同学在行凶之前,已早早备好所有刀具和应用之物,是典型的有长期预谋的谋杀,完全可以排除冲动型犯罪的可能性。

3、一边构建美国留学之行的谎言,一边弑母5个月后从容回校咨询补考事宜。

4、细节从头部开始,脖子几乎被割断,事后和妈妈的尸体共处十余天,还在房间设置了摄像头,以便之后观察屋内情况。

在以上吴谢宇做的这些事件中,我们就会发现,在弑母前后,他丝毫没有惊慌和内疚的心理,反倒像一种解脱,同时,吴谢宇对于别人眼中自己的优秀或成功,看不出任何留恋和愉悦感。

那我们就不得不反问:

吴谢宇把自己打造地如此优秀、完美,究竟是为了什么?

吴谢宇日常行为的意义,更大程度上是在于迎合妈妈、满足妈妈,或在于反操纵或反控制妈妈,争取更多自主权吗?

二、心理学解析

1、心理学里温尼科特理论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假性自体,以及荣格提出的“人格面具”。

它们都指向一种“非真”的状态,它们的假,假就假在,外表呈现的状态和真实自我之间有非常大的距离。

有假就有真,它们都是一对出现的。

通常假自体,也叫做:适应性结构。

比假性自体更升一级的,就是超假自体,为了适应环境(超负荷)应运而生。

身体和理性部分解离。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最真的部分,被自己极度隐蔽的藏了起来,内心又深深地渴望被接触,极端的假自体引发无尽的空虚和绝望,在真与假的各种激烈冲突中,体系开始崩溃,病理性就出现了:

干掉假自体,因为心里深层处非常渴望一个新的开端,之前的路径都被自己标注为错误了。

小提示:自我有一定的整合程度才能有假自体,这一点很重要,它不一定是一种病理性的组织,而是一种发展性的成就,一个人能形成假自体,倒间接的证明,这个人还能假得起来,真的自我功能也是强大的。

2、心理学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动力学平衡。

外部与内部的平衡,内部与内部各关联部分的平衡,外部与外部各关联部分的平衡。

万事万物在动力学的平衡中流动、交互、自发统一,有序、健康地发展,反之,动力学的不平衡就会酝酿革命、冲突、矛盾,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个人,都遵循有序、平衡原则。

3、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婴幼儿,养育者不能共情的接纳,就会导致婴幼儿正常发展必需的早期雄心和理想化父母印象的缺失。

从小缺的东西,就会代偿地加强。过分理想化的呈现,反映了早年的心理创伤,这种呈现不难理解为以此来代替自身缺失的那部分精神结构。

——吴妈妈或许把儿子物化成了一个集体自我的用具,或仅作为一面理想化的镜子,从中照出同样理想化的自身。

综上,我用心理学分析的核心是:当一个人的内心激烈冲突,体系开始崩溃,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和方式释放攻击力,极端呈现的结果,就看攻击力朝向哪里释放,朝外释放就是伤人(杀人),向内攻击就是自伤(自杀)。

青少年自杀率、犯罪率逐年走高,后者(自伤|自杀)的例子更为常见。

三、写在最后。

“一份付出,是否是真正的爱,不是由付出者决定,而是由接受者决定。”

弑母,用惨绝人寰、惊天骇地的方式,对窒息母爱的隔绝宣言,是反控制反噬的极端呈现。

无疑,这确是人性被扭曲的悲哀和失败。

到现在为止,吴谢宇弑母动机还是一个迷,大家都在猜测缘由,分析弑母心理,得出许多推论,但最终还是要等他自己说出真相。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拭目以待,都希望真相尽早到来。

让我们迈进优质家庭教育的方向来得更准确、更稳妥一些。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大学子弑母案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