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美|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传统篇)

汉字之美|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传统篇)

前 言 :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标记,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它像年老的长者,引领着千万个你我,怀揣着鲜活的生命力,以其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感,促使炎黄子孙不断向前迈进。—— 墨 舟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 汉字之美|传统篇”

1

聚 首 一 “堂”

造字本义:名词,王宫内举行隆重仪式的大殿正厅。

《説文解字》:堂,殿也。从土,尚聲。

“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同祖的旁系亲属关系,堂屋表现了传统人伦关系与传统建筑格局的奇妙融合。

,古文堂。,籀文堂,从高省。 堂,殿室,正屋。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高级的、追崇的。

堂,中山王墓宫堂图的字形(“尚”的省略,高级的、高雅的)(土,坛、宫殿),表示高雅的殿室。籀文承续中山王墓宫堂图字形。篆文明确了“尚”的字形。

“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同祖的旁系亲属关系,堂屋表现了传统人伦关系与传统建筑格局的奇妙融合

2

“祭 祀” 礼 仪

造字本义:动词,用生肉敬供神佛祖宗。《説文解字》: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祭,祭祀。字形采用“示”作边旁,表示用手抓着肉献祭。祭,甲骨文(滴血的肉块“夕”)(又,抓持),表示手持鲜肉。有的甲骨文加“示”,突出向神祈祷的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肉”写成,并调整结构。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用幼儿做活祭,敬神祛灾。《説文解字》:祀,祭無已也。从示,巳聲。禩,祀或从異。祀,不停地祭祀。字形采用“示”作边旁,采用“巳”作声旁。“禩”,这是“祀”的异体字,采用“異”作声旁。 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幼儿。祀,甲骨文(子,幼儿)(像一个人张开双臂托举),表示托举幼儿做祭祀。有的甲骨文写成似“異”的字形,表示头戴面具,施行活祭。有的甲骨文用“巳”(幼儿)代替“子”,用“示”(祭拜)代替“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综合甲骨文字形、两款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祭祀是自古就有的活动,是不忘本的朴素思想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反映。

3

“敬”之 渊 源

敬,最早见于西周金文。西周金文中敬字多用为严肃、肃敬之义,恭敬之义始见于春秋金文。

《说文解字》:敬,肃也。从攴、茍。居庆切(jìng)。“敬“字由“茍”(ji)和“攵”(pa)组成。茍有自诫、自省之义,攵有用棍子敲打之义。

敬,本意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会意字,从攴( 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 jí),有紧急、急迫之义。另一说这种构型是表示手持棍棒使人恭敬。其本义是对人尊重,有礼貌。

敬,金文的左边是个口,右边是一只手(又)拿着棍子或鞭子。小篆的左边变成了个“茍”字,“茍”为牧羊人用口吆喝羊群:右边仍然是手拿木棍或鞭子,意思未变。楷书是由小篆楷化而成。本意为警告,是“警”的本字。

追溯历史,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对自然、对人类、对环境都保有最原始的尊崇和敬爱的情怀,同时也告诫自己做事时要严肃恭敬,把事情做好。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在形体上由繁至简,有人认为汉字的简化没有了原有的美感,原来的意味。其实不然,汉字之美不应仅限于外在、形体,它的美更应在于骨、在于内、在于精髓。就像以上提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久经洗礼,也未曾褪去传承的盔甲,依然存在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舞台之上。

墨舟一直秉承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挚之心,而书法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希望我们的内容能被大家喜欢并且认同,请阅读后顺手转发,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谢谢您的支持,让我们有了更多坚持的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字之美|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传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