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扬州梦:已醒。

        在没有到扬州之前,我想象中的扬州,应该有不逊于苏杭的绝色。毕竟那些诗句里把扬州写得惊艳无比一“天下三分明月夜,二 分无赖是扬州”,分得天下二分月色的扬州是什么样的风雅?李白送故人时吟诵,烟花三月下扬州,满城烟柳的扬州城,有什么样的故人把酒相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笔下的扬州女子风姿绰约、倾国倾城。隋炀帝为了一睹江都琼花,凿出了千里运河,康熙乾隆数次下江南游览,时空交错的水殿龙舟又是何等华丽?

        扬州因为处于京杭大运河的枢纽,是贯通南北的交通要道,自古商贸发达,是古代世界 上数一数二的大型商业城市。扬州商贾云集,晋商、徽商各有天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扬州盐商,明清时期的扬州盐商垄断两淮盐业,说扬州商贾富可敌国毫不夸张,也是因为盐商的极尽奢华,才有了扬州的园林、茶馆、青楼。 传说,扬州盐商有钱没处花,在金箔上刻上自 己的名字,集体跑到与扬州隔江相望的镇江金山的宝塔上,把金箔往外扔,看谁家的金箔第一个飘到扬州。或者更加形象的说,扬州就是中国古代的上海,甚至比而今的上海更荒唐更奢华。据说洋气这个词,是后人误用了,应作“扬气”,意思是“扬州范儿”。

        扬州不但是个商业城市,也是一个军事重地,历来南北之战,扬州都是一个南下的堡垒,所以当年清军南下,史可法坚守扬州,清 军苦战之后城破,才有了“扬州十日”的屠 城。康熙乾隆几下江南,扬州都是皇帝巡幸南方的第一站。我想象的扬州就应该是徐克在《神都龙王》里打造出的“洛阳"的样子,东临大海,北通长安,有琼楼玉宇,也有龙蛇混杂,小小扬州城就是大千世界,气象万千。

        到达扬州城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车辆行驶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从车窗望出去,,扬州远不是我想象的样子。街道两旁没有高楼大厦,路上行人也不算穿着考究,跟如今的苏杭比起来,实在是落后很多。原来,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盛况早已远去。可能是我的地理学得不够细致,或者是一直以来我误会了扬州就是江南。忽略了,扬州其实是在长江的北岸,所以就是上海人口中,没落的苏北。想起看过曹聚仁在《上海春秋》里写过, 150年前的上海只敢与苏州相比,而扬州实在是太光辉太高不 可攀了,直到苏北人在上海被嘲笑的日子,扬州人早把“南蛮子”嘲笑了1500年了。

        近代以来,上海开埠,交通方式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扬州城不再独占运河的优势。现代工业的发展,取代了盐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扬州盐商也风光不再,于是扬州城也繁华不再了。人与人之间都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何况两座城池,斗转星移之间,各自换尽了繁华与落寞。

        早就听闻旧时扬州城里的生活是”皮包 水、水包皮”,早上喝早茶,晚上泡澡堂。现代社会几乎已经没有人再有泡澡的习惯,于是夜宿扬州城之后,早上五点钟起床,赶着去扬州富春茶社,喝顿地道的淮扬早茶。据说淮扬早茶是闲得发慌的扬州盐商留下的习惯,早上一杯浙江龙井或是安徽魁针,三五样包点,便是最写意的人生。不过,我却着实是被N笼大包子震撼了,于是判定和广东人的“一盅两件”比淮扬早茶太过粗犷。下午的晚饭让我更加确信扬州在苏北,据说扬州菜里有“三头”——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看见这三道菜一盘大过一盘的端上桌子,即使我这个实实在在的北方人也会心中嘀咕,原来以为精致优雅的扬州城,饮食文化中透出了浓浓的北方味道。

        杜牧写扬州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难怪我会误会扬州在江南,还是姜夔写得贴切些”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确切的应是淮南。淮南的秋天已经是秋高气爽,漫步在瘦西湖边的时候有些秋风萧瑟,可是湖边绿柳未凋,还有形态各异的菊花交相辉映,即使不是烟花三月, 扬州瘦西湖也有一 种清冷的美丽。瘦西湖,其实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湖泊,从游览示意图上看,瘦西湖是由很多纵横狭长的水道组成,亭台楼阁点缀其间,风景九曲回肠,我想这才是瘦西湖得名的原因吧。不过,很难想象300多年前的瘦西湖可能会艳丽过杭州西湖,康熙与乾隆几次南下 巡幸,富甲天下的盐商们为了讨好皇帝,纷纷砸下重金建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到了清朝末年,扬州盐业衰落,太平天国战乱,那些传说好似天上楼阁的景象,也成了历史的尘埃。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在扬州东关的老街上,隐约感觉到了扬州的春风十里。这是一条修复的老街,起点是扬州古城的东门,两边的店铺里贩卖这杂七杂的旅游商品,可以找到苏州的丝绸或者黄桥的烧饼。最能吸引我的是扬州城中百年香粉铺,扬州城是个销金窝,,所以才有杜牧的青楼梦好,古有“苏州胭脂扬州粉”的说法,扬州香粉大概在某些年月里,金贵过而今的香奈儿五号。我还是第一次见古旧的纸盒包装的化妆品,鹅蛋香粉、头油、胭脂一样一样的排开,好像时光倒流一样。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粉脂盛宴”,深切地感受到了扬州城里地道的脂粉味。

          从老街走出,看见马路的对面竖着大大的牌坊“东关古渡”,才知道那滑滑流淌的河流就是古运河,脑中忽然闪过一幅类似于“清明上河图”的忙碌景象,皮日休说的没错”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正是有了这 个川流不息的运河,成就了扬州城的千古繁 华。

        匆匆看了扬州城,觉得她像是一个家道中落的大小姐,富贵不在,骄傲还在,比不上苏杭的娟秀,也有几分纤细的高贵。我眼中的扬州用姜夔的《扬州慢》描出,最为恰当“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 色渐起,戍角悲吟。”南宋时金兵进犯长江,扬州受战乱所扰,所以姜夔看到了”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而我看到的是时代变迁之后,天下月明中,再也无扬州。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扬州梦:已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