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因疫情影响,艺术拍卖市场瞬息万变。藏家仍在追求顶尖艺术品,拍卖行却需要不断寻找更新的销售模式,争取更多目光。
今年5月,香港苏富比的“绝密竞拍-巧夺天工”专场拍卖,既保留竞拍,又让藏家享受私人洽购的保密方式。这种融合了私洽的保密优势和竞投刺激度的方式,收效甚佳。全场仅13件拍品,估价总和超过3.5亿港元。
9月底,华艺国际宣布“未来+”专场落地北京。这家走过近三十年历史的拍卖公司,去年在香港推出“未来+”,被视为市场创新之举。所谓“未来+”,是在不干涉艺术家创作的前提下,通过竞投艺术家未来三年的核心创作,藏家获得优先购藏权。
拍卖未来的艺术作品,这个想法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却在业内赢得颇高关注度。去年,“未来+:沈勤2019-2022作品预拍专场”以990万港元起拍,1500万港元落槌,1770万港元成交。
“在香港做完‘未来+’,我只是在朋友圈发一发,太多艺术圈的朋友出来说,你也帮我们‘未来’一下。”从事拍卖20多年的华艺国际高级副总裁、艺术总监王野夫坦言,近现代书画领域有张大千、齐白石这些核心艺术家支撑,现当代艺术却始终面临如何寻找更多艺术家、如何为艺术家寻找到专业藏家的问题,这是他发起创立“未来+”的初衷。
今年落地北京的“未来+”,与国内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联手,推出陈丹青、秦琦与赵赵三位艺术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解释,之所以选择这三位艺术家,是因为他们都办过重要个展,处于艺术创作的旺盛期,“无论学术价值还是市场潜力,都是潜力无限的蓝筹股”。
有人把“未来+”理解为艺术品期货,王野夫并不反对,他认为艺术品就是要金融化,“大部分以个体为主的艺术家,都是在最后艺术品转换成金融产品的时候出了问题”。
拍卖艺术家的未来
做画廊23年,郑林早就发现艺术市场的缺憾。有时,藏家在二级市场发现一位有潜力的艺术家,想要回到一级市场,要么早就卖完,要么排队等待遥遥无期。很多藏家在二级市场抢的多一些,成交价格远高于一级市场。
如果能打通一二级市场,让艺术家、画廊和拍卖行之间形成更深层、更有效的联动,这是郑林期待的。当“未来+”找到当代唐人,双方立刻一拍即合。在推动一个艺术家的持续性和一个展览的力度上,有时画廊达不到拍卖公司的级别,这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什么样的艺术代表着未来?哪位艺术家具备成为大师的潜质?这始终是艺术圈最关心、最具挑战的问题。
“太多人不相信未来。但在艺术这个行业,就是要坚定相信未来的。”王野夫说,他在艺术市场观察20多年,见到太多艺术家的起伏跌宕。有些艺术家为了营销自己的作品,越来越少地投入创作,被迫卷入商业浪潮。他想要联合画廊等多方角色,一起面向收藏家推荐这些具有发展前景的艺术家,也让艺术家安心纯粹地回归创作。
搭建一个更加规范的艺术家未来价值的发现平台,是“未来+”想做的事,这个新的拍卖机制里,也包含着艺术家学术方面的探索。通过“未来+”,藏家可以借助专业力量解决很多问题,面向未来寻找有价值的艺术家。
当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打通,他们可以事先挑选出最有潜力的艺术家,出价最高的藏家能买下艺术家未来三年作品的优先购藏权。通常这三年会有10件到20件作品,藏家可以优先买到其中最好的一些,并维持现有的市场价格。
王野夫强调,“未来+”相当于打通了一个管道,让很多二级市场成熟的藏家关注到一级市场有发展前景的艺术家。“未来+”不仅代表着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的未来,也会与画廊、艺术家和藏家形成多方共赢。
从市场为导向转到艺术为导向
“如果合作的艺术家升不了值,就是画廊做得不够专业。“郑林直言,商业画廊的责任,不仅是建立艺术家的学术体系和认知度,也是建立艺术市场稳固的框架结构。
当代唐人已在北京、香港、曼谷等不同区域推进实验性艺术。作为艺术推手,郑林相信,艺术家现有的表现决定了其未来的可能性。选择最好的艺术家加入“未来+”,则是加快这次实践的步伐。
郑林推荐的三位艺术家中,陈丹青在去年11月刚在当代唐人完成迄今最大个展“退步1968-2019”,梳理陈丹青从1968年至今的艺术变化,当时展览就大排长队,成为艺术界话题。
陈丹青无论是名气、创作能力和未来市场空间都很好,相当于“未来+”的招牌和宣传亮点。早在2007年,陈丹青的作品就在匡时秋拍上引起轰动,《西藏组画》中的一张《牧羊人》以3584万元成交,4年时间暴涨近20倍。
在当代唐人做“退步1968-2019”展览时,几位大藏家找到郑林,询问能不能以8000万元买到一幅《西藏组画》。“陈丹青过去的作品可遇而不可求,但他未来的作品是可以的,我相信他现在的新作品,在未来几年里,也会变为经典。”郑林说。
另两位艺术家,一位是去年刚拿到AAC艺术家大奖的赵赵,一位是在二级市场表现突出的秦琦,都代表了当代唐人最重要的艺术家力量。在说服艺术家参与新项目时,郑林相信,一位好藏家拿一大笔钱在未来三年里优先选择艺术家作品,对艺术家来说不是坏事,反而是值得尊重的。
如果藏家预拍下一位艺术家,藏家和画廊支付给拍卖行一定比例的佣金,这些佣金中的一部分,将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定金。这期间,华艺国际需要不断与艺术家、藏家、画廊等各方进行沟通服务,确保每一方都遵守职业操守。对拍卖行来说,也增加了很多过去没有的工作量。
王野夫发现,这十年,做拍卖公司的经验突然被归零了,尤其在疫情下,各家拍卖行都在求创新和变化。
“我们过去是以市场、收藏家为导向,今天必须转到以艺术为导向,这就是本质的区别。”王野夫做“未来+”的心态是,暂时不以赚大钱为直接目的,首先要做的是培育市场。通过去年的成功运作,很多艺术家都已经表达合作意愿。他预测,下一场“未来+”预拍,可能会有更多画廊参与,公信力也会更好。
(文章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