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导论》读书笔记:3.语言和定义(1)

3.1 语言功能

表达性的语言,表达态度或者信念情感,比如:“真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指令性的语言,旨在引导或者命令,比如:“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信息性的语言,用来陈述命题,进行推理。比如:“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语言的语法形式本质上由四种: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在语段的语法形式和其作者想要表达的用法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任何用法的语言可能以任何语法形式出现。比如书上有这么一段话:

“如果我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华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呜的锣,响的钵一般”

3.2 情感语言、中性语言和论争

本节书上有这么一段话:

“一个给定的句子或段落可以由多种功能,例如报告事实的同时可以表达感受。聪明地使用语言可以使其具有欺骗性,不慎使用则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误解和论争。我们用来传达信念的语句可能是中立的和精确的,但是他们却有可能会(或是纯粹偶然地或是精心设计地)影响听者的情绪“。

很多新闻就是这样的 ,看似报告事实,其实有报道者或者编排者引导受众或者看法。操纵态度是广告业者,销售和政客的一种常用专业技巧。理解我们所面对的语言用法,说者背后所言的目的,做到”门清“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必备智慧。

在调查研究的报告中,一般都使用中性语言。许多科技文献就是这么做的。

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或者围观论争(在讨论或辩论中的争辩或提出相对的论点,我觉得翻译为争论也是合适的)。争论有出于事实上的 ,有出于态度上的,书上举了一个特别好的例子:

“X和Y就授权对杀人犯执行死刑的立法产生了争论。分析可能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纯粹事实的歧见,即死刑是事实上是否构成对谋杀的有效威慑;第二种纯粹是态度上的,即无论死刑的威慑作用有多大,国家处死刑事犯是否正确;最后X和Y可能在态度和对事实的信念都有分析。”事实上的分歧,我们是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用各种证据来解决的。态度上的分歧,是很难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的争论,比如很多公共问题,其实是诉诸权威,加上多方妥协解决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逻辑学导论》读书笔记:3.语言和定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