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英 沧州焦点团队第64期,本周第一次第二次约练,总第121次、122次分享,坚持分享第203天

第121次约练

昨晚的督导没坚持全程,因为有刘老师的咨询展示,听了一位老师的发言就退出了,感觉很遗憾。案例中的女孩的经历很奇特,虽不是一般人都能遇到的,但是也很典型。那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太早离开父母,心智还未成熟,父母的关注与关爱不够,孩子很难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中,必须拼尽全力做出成绩才能让别人看到,孩子自卑到尘埃里,不仅自己忽视自己的感受,也会形成被人忽视的人格特征。父母的关系不好,妈妈总是向女儿抱怨爸爸不好,会影响女儿的择偶。


第122次约练

因为心系案例督导,进入房间稍晚,没听到刘老师前面的答疑解惑。我提了一个问题双相情感障碍能用焦点解决咨询吗?提这个问题是因为在督导时听到这样一个案例,做了27次的来访者,去医院检查可能是双相障碍,但是来访者依然选择继续做心理咨询。我有疑惑,这样的来访者如果真的确诊了,心理咨询师还能接他的咨询吗?刘老师给了很详细的解释,明确指出双相障碍不是症状,它是一种精神障碍,会有很多症状,不属于心理咨询范畴。如果要做心理咨询需要符合三点,来访者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治疗,抑郁和躁狂的症状消失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可以协助治疗,要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刘老师讲完我清晰了很多。随后的咨询展示,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很佩服当事人的勇气,在100多人的场内,敢把自己的生命故事呈现出来,确实需要勇气,也能看出当事人急切想好的心。当事人的描述很清晰,很流畅,也说明这件事她已经经过“深思熟虑”了,有自己的思考,也有很多尝试。刘老师用了大半时间在收集资料,询问重要他人的看法,多长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当事人怎么看待,曾经的成功尝试,又用了成果问句,如果改变了会有什么不一样。从当事人的回答中,刘老师捕捉到了来访者的在意。到这时刘老师澄清当事人的目标,回答是肯定的。我联想到自己的咨询,都是来访者刚大概说了事情经过,我就要确定一个目标,有时就会出现偏差。聊着聊着目标就变了。刘老师的稳和身后一小步的贴着当事人的方法,会更准确的捕捉到当事人的在意的点和真正想要的目标。确定了目标后,刘老师使用循环问句逐渐将问句推进深入,孩子怎么看待,会怎么回应?你怎么看待孩子的这种态度和回应?孩子又怎么看待你的这种态度?慢慢地开始出现沉默,有的问题促使当事人思考、发现,对她要的答案,刘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复,而是云手反推,你觉得呢?你认为有效吗?是不是可以问问孩子她需要你怎么做。最后结束时,刘老师只是简单地总结了一句:继续有效的尝试。期间,刘老师对当事人进行过赞美,明显感到当事人的情绪愉悦了很多,连带刘老师都笑了。

咨询结束后,刘老师讲解:1、针对第三者的咨询不要接,直接拒绝。和当事人直接工作都不一定有效,何况是第三者。2、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很危险。3、要对来访者抱有敬畏之心,咨询师要有两颗心,一颗是纯粹之心,一颗是敬畏之心。4、要保持好奇和尊重。感觉刘老师的讲解是字字珠玑,句句良言。

会后的讨论,我有一个点感到疑惑。我感觉这个案例中的女孩有一些正向面是可以挖掘的,为什么刘老师没有挖出来呢?是怕进行的太快,还是顾忌这个大场不方便?对于后续的咨询如何做,我还没有尝试约练过,实在是短板。只有在不断地练习和学习中,慢慢提升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金英 沧州焦点团队第64期,本周第一次第二次约练,总第121次、122次分享,坚持分享第20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