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逢年过节去乡下探亲,总会听身边的长辈叨叨,说谁谁谁家的孩子现在可了不得了,在城里混得有模有样的;或者就是听一些哪家孩子有出息、哪家孩子没出息的话。
相信不少家长跟我一样,都在“有出息,没出息”的叨叨中长大,也是十分心累。其实,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作为一名妈妈,我特别能理解那些长辈盼着孩子能有出息的心情,但总是把“出息”这个词挂在嘴边教育孩子,孩子未免感到厌倦和烦躁。
孩子能学业有成,长大后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那固然不错,但是,我们不应该把“有出息”局限在如此狭小的定义里。
真正有出息的人,他们不一定都如此光鲜耀眼,也并非个个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但是,他们一定是有着自我追求,善于不断学习新事物,并不断超越自我的人。
那与之相反的孩子又有一些什么特点呢?
1犹豫不决
我们常说,考虑事情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要孩子考虑充分再做决定。这种考虑跟犹豫不同,它是权衡利弊的一种方式,并在考虑后需要作出决断;而很多犹豫再三的孩子,则是在想东想西了半天之后,仍然下不了决定。
犹豫,会让很多孩子错失最佳时机,错过人生里很多本该把握的机会。所以,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就该鼓励孩子“当机立断”,勇敢去拼搏、奋斗。
2做事拖延
相信很多孩子在暑假的时候都没有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按时完成假期作业,拖到开学前几天挑灯夜战的绝非少数。孩子会觉得,暑假那么长还是先玩吧,结果一拖再拖,就拖到了暑假的尾巴上。
这样的拖延症不只孩子有,我们做家长的也常常“犯懒癌”,想着先刷会手机再工作吧,先追个剧再干正事吧。
面对这样的拖拉、磨蹭,我们可以制定一些计划去克服这种情况,比如我之前推荐的思维导图法《看美国妈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还有时间管理的方法《教孩子5个Tips,找回那些被偷走的时间!》。(点击标题查看)
3半途而废
现在的孩子都多才多艺,从小就被送到各种兴趣班学习,但真正坚持学习5年、10年的孩子却很少。
其实,不管是艺术门类还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粗略涉猎一下就足够了,说白了,孩子是没一样拿得出手的。
至少有那么一两样,我们要督促孩子一直学习并坚持下去。
4害怕拒绝
很多家长总会叮嘱孩子“要听话”,导致很多人养成了服从、不反抗的习惯。这些人没有了拒绝别人的能力,就算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会忍着去服从。
孩子应该清楚地知道,每个人的想法都可能不同,拒绝并不意味着否定。在面对他人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也要挺直腰杆,明确地表示,“不”。
5自我设限
有些孩子充满冒险精神,什么事都敢于去尝试一下,但有的孩子却会在困难面前告诉自己,“我做不到这些”。
自我设限,会极大地阻碍孩子的发展,也杜绝了孩子挖掘自己潜能的机会。当孩子遇事退缩时,父母一定要在身后推孩子一把,让孩子迈出尝试的第一步。同时,我们要不断给孩子打气,告诉孩子:
很多事尝试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就算失败又能怎样呢?
6逃避现实
逃避现实也可以说是一种“鸵鸟心态”了,遇到危险就躲起来,但这样的心态并不利于孩子直面以后的人生。等孩子长大成人了,他就会发现,很多时候生活会让你避无可避,你必须面对一些困难并努力去克服。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目标,但这个目标不能太高太远,不然孩子看不到希望就会产生“鸵鸟心理”。让孩子对着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去努力,这样孩子就会踏踏实实地去努力,去克服每一个小小的困难。
7自我辩护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具备了一种能力:受到别人的指责时,潜意识会找出理由辩护自己。这大概是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但很多时候,孩子的自我辩护是非理性的。
当有人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可能就会推诿这不是自己的问题,会想出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辩护。
我们不应该让这样的自我辩护伴随孩子的成长,它会左右孩子对是非、对自我的判断,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责任感,使他们习惯性地逃避问题、逃避责任。
8害怕犯错
怕犯错,所以很多人会待在舒适既定的区域,选择不踏出这个圈子,这样做事情就会顺风顺水。但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失败和错误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孩子的生活也一样。
作为父母,我们没法时刻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但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闯劲,让他能在一次次历练中成长。孩子没法复制我们的经验,那些要过的坎、要犯的错,他们一次都少不了。
9拒绝学习
拒绝学习,是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中最可怕的一项特质。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逐渐淘汰掉那些不思进取、只会做重复性劳动的岗位人员,而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大行其道,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将会成为孩子最宝贵的技能。
不学习的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有出息没出息”这句话,挂在嘴边总会令孩子厌烦。
然而以上九点的改善,却能极大地改变一个孩子,让他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面对未来也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