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接触到的儿童心理个案,多数涉及到孩子们的负面情绪问题,而家长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事实上,只要我们在养育的过程中,采用接纳、允许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情绪管理的教育方法,关于情绪的问题就会比较容易解决了。那么怎么寻找到一个抓手,让我们更方便快捷的帮助孩子处理好情绪呢,我们推荐一套书,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6岁儿童情绪管理启蒙》系列。
其中的一本《有一个朋友叫悲伤》这本书的作者是荷兰作家伊娃·伊兰,由余治莹老师翻译。
这套书是一套精装本,外面有一个硬硬的壳,色彩丰富。淡淡的颜色封皮画面上,一个小姑娘,拥抱着象征悲伤的那个影子。
书里介绍了“有一个朋友叫悲伤,有时候他会不请自来,他会跟着你到处走,挨着你坐下让你喘不过气来,然后无论你怎么折腾,你都摆脱不掉他。”
书本以拟人化负面情绪的表达,更生动的接近了小朋友的需求,引导孩子接纳这个负面情绪,并且试着和他做朋友,聊一聊他的想法:“他从哪儿来的?他想要做什么?”然后和他在一起,试着去跟悲伤相处。后来发现,也许他只是想知道有人接受自己就可以了,也许被接纳了以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了,这个悲伤就不见了。然后,我们又迎接到新的一天,去面对别的事情了。
在这个拟人化负面情绪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非常丰富的叙事疗法的心理技术
叙事疗法作为典型的后现代心理学的咨询技术,我们看到,叙事疗法很多在咨询实操中长于应用的技巧,比如:拟人、外化、对话、带着问题前行、允许自己不完美、看到更真实的自己等等。
看到这里我非常感叹,强大的后现代心理学啊,不仅教我们运用共情、应用积极心理,甚至这本书里面体现出来的空椅子技术,以及让我们发挥叙事心理的各种丰富技巧,结构我们和悲伤的关系,接受负面情绪的来源,同时努力看到、陪伴、接纳、允许存在,并且重构出一个崭新的关系,从而让自己更加舒适自在,带着问题前行,充满了信心与力量,也就是这本书的疗愈层面了。
所以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想要解决孩子的情绪状态的时候,还是需要多学一些后现代的心理学技巧的。
普通家长该怎么学会并应用后现代心理学的技巧呢?
首先,看到孩子的负面情绪并允许这个负面情绪的存在
只有觉察到孩子的情绪,并且把这个情绪看成是一个正常出现的现象,才有可能更好的帮助到孩子。有一些家长选择不允许孩子不开心,这是不恰当的行为反馈,无助于帮助孩子尽快走出来,并掌握更多面对负面情绪的方法。
其次,把负面情绪看成是一个正常出现的孩子的朋友
别说孩子了,就算是成年人,自觉不自觉地,也都会有负面情绪时不时地冒出来的。那么我们要把负面情绪看成是一个会不请自到的朋友,可能更容易帮助自己应对这些不舒服的情绪。
然后引导孩子关注这个负面情绪,并且试图跟他在一起
在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状态以后,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状态,并且看看如何和这个负面情绪在一起。陪伴孩子和负面情绪在一起,看看如何能够和这个情绪和平相处。
接下来,把这个负面情绪外化,并且给它命名
帮助孩子清晰这个情绪里面包含了什么情绪,比如:委屈+愤怒、委屈、愧疚、愤怒、郁闷、急切、焦躁等等。
家长需要和孩子讨论,他的情绪中包含哪些情绪,这些名词是否能够说明他的情绪状态,或者还需要添减。
可以给这个情绪状态起个名字,或直接就叫它:我的不开心。
最后,引导孩子和这个负面情绪进行对话、陪伴、交流
当孩子愿意和这个不开心对话,能够陪伴不开心,他内在的负面情绪就会少一些。因为外化了的情绪,是被个体视为自己身外之物的,这样有利于保护个体内在的感受不被伤害。
与不开心的交流,带来更清晰的内在情绪流淌,让情绪自然地顺畅起来,有利于孩子理解自己以及情绪的产生,更坦然地面对情绪状态。至此,一个完整的应对流程就呈现出来了,这是普通家长也能够学会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
当你运用的纯熟起来,我们还可能在这个基础上拓展一下:
假如你愿意和绘本中呈现的那样应用空椅子技术
当孩子感觉到负面情绪涌来,向你求助,家长们可以如同绘本中呈现的那样,在孩子的对面放一把椅子,陪伴孩子试着与这个情绪对话。
在应用空椅子技术,处理负面情绪的时候,需要这样做
孩子可以对着空椅子讲自己遇到负面情绪时内心的不舒服,渲泄情绪。也可以试着去和空椅子对话,模仿这个负面情绪与自己的对话,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情绪逐渐平复。最终达到内心有更多的力量,愿意拥抱这个负面情绪的结果。
或者寻找这种负面情绪没有到来的特殊时刻
从叙事的视角看,家长们也可以寻找特殊的时刻。在某些令人不舒适的事情发生时,这种负面情绪并没有到来,与孩子讨论,那个时候他是怎么做的?讨论我们再遇到这种事情,可以怎么做,才能不引发负面情绪的到来。
建立起应对负面情绪的信心,寻找到更多方法
当家长有积极的心态,视孩子的情绪波动为正常情绪循环过程时,就会知道,孩子的不开心等负面情绪总会过去的。所以我们要建立信心,引导孩子积极寻找更多方法面对和解决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