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份工作的思考》

第一份工作帮助我逃离了学校老师和父母的叨扰,但终究没能逃过生活的现实考究。

工作内容:维护用户,然后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一定量的产品转化。

辞职的原因:

1.工作生活难以分开。占据了大量的私人时间,没有时间去顾及生活,甚至牺牲健康。

具体:个人性格使然,看到有问题没有解决的话会一直惦记着,总担心忘记,所以导致工作与生活没有合适的分界点。可以接受适度加班。因个人原因比如对于业务不熟悉或者能力稍欠缺的情况,加多少班都不在乎。非个人原因的只要不是长时间一直持续就可以,比如一个星期集中2-3天或者一个月集中1-2个星期加班还是可以接受的。就是需要一定的缓冲期和时间空间来恢复能量和活力,同时充电学习。什么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还是有的这种只要工作任务能够按时按量地完成,就只针对于个人时间的安排,不针对工作范围内的。再挤它也是有时限的,人的精力有限,一直持续这样的状态终究会失去活力的。

2.与个人预期发展方向不符。个人更倾向于知识积累型的技术发展,对管理方向的发展没有兴趣。

具体:在到达教研岗之前我所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对于教研岗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是之前的业绩提供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的门槛。走的是迂回路线。与其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上,为什么不干脆放弃走直线呢?奔着目标简单专注,在感兴趣的方向慢慢积累成长。

3.工作中的一些内容和形式并不喜欢。

具体:前期主要是维护用户,后期是促成转化。在转化过程中,为了达到业绩,通常会采取各种手段或者技巧,有些手段和技巧我并不能完全地接收和认可,尽管是有效的。比如选择的时间。

(我到底是在写自己的感受还是一份检讨书啊?)

(辞职的原因简单讲就是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想要发展的能力帮助并不大,与预期发展方向不符,一些工作内容和方式不喜欢)

学到的印象深刻的东西:

1.公司需要业绩考核得到员工的反馈和衡量员工的价值。

2.业绩是做起来的,不是主动送上门的。

3.结果为导向的过程才是真正付出了的。

(公司不是学校,不是慈善机构,不是让你来做好人的。对于员工像学生学习知识一样,需要一个考核来检验,而业绩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员工向往好的业绩,但又害怕高的业绩目标。目标定了,业绩不会自己跑到你眼前的,是需要你去做起来的,做起来的才叫业绩,自己主动送上来的那是运气。之前我总认为尽人事,知天命,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错的,误区在于对于尽人事的理解。怎样算是尽人事了?能想到的都去尝试了,可以尝试的都去竭尽全力去做了才是真正的尽人事,但是这样子理解起来的尽人事是没有限度的。因为人的潜力和条件的随时可变都会让尽人事的限度存在一个弹性区间,为了能够对尽人事有一个合理适度的解释,业绩这个指标便应运而生了。没有目标的过程很容易因为迷路分心而走弯路,也很容易因为懒惰而懈怠,最后的结果就是未必有你想象中的尽人事。很多时候我们口中的尽人事只是自己想象中的,实际上我们未必有自己想象中做的十分之一。所以一个合理的目标不仅可以帮助凝固注意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潜力防止懈怠,从而在实现目标时无形中促成一个真正付出了努力的过程。)

对于同事关系的思考:

1.不喜欢的人。就像对待一些观点一样,不认可但是尊重并可以接受。

2.不堪的人。用胸怀、眼界、信心、实力和智慧去扭转局面。

3.优秀的人。虚心学习,大胆请教。

4.领导。积极学习,缩小差距。

(工作中真的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是再也没办法像读书时那样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避开不接触。工作中不仅要接触还要很好地沟通交流。而对于一些不堪的人,我比较幸运的是第一份工作中并没有遇到。但是在《我们的十年》中,那句“你难道没有信心赢她吗?”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别人不讲不代表别人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遇到不公的事,自己要有胸怀和信心不受影响并扭转局面。不求胜,但求不会同流,道不同不相为谋。优秀的人往往更加谦逊有品格,所以收起所有的恐惧和不好意思,大胆地去问并做好相应的反馈,有来有往才是好的交流。领导只是在职位上比普通员工高了一层,和员工是同样独立的人,可以向领导学习请教,但是没有必要太过敬畏和害怕以至于拘谨。同理,老师也是一样的。他们虽然懂得的比我们多,比我们优秀,但是大家都是互相独立的人。谁也不比谁高或者低,只是能力和学识上的差距,努力学习缩小差距才是硬道理。)

以上是我目前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感想。虽然工作时间不长(2018.7.9-2018.8.22),但是感触还是颇深的。

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第一份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