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9 TTE 的反思

受疫情影响,头马一切活动也从线下转为线上,ZOOM例会在各个俱乐部进行得如火如荼。例会转线上,打破了之前的地域壁垒。上个礼拜,大唐就和上海一家高阶俱乐部举办了联合例会,在充满创意的Table Topics环节,两家俱乐部各组建了一支辩论队,双方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辩手辩得过瘾,观众也听得过瘾。好久不在例会中冒泡的我,也被吸引来做了一枚吃瓜群众。

每个辩手只有短短的两三分钟,自然没办法尽兴,于是这次大唐的例会,大家继续来过瘾。我决定不再做吃瓜群众,也约了个角色,连debate都没有参加过的人,还约了个难度升级的Table Topics Evaluator,果然做得差强人意,做完之后无比沮丧,不上升到点评内容的高度了,连简单的口语都说不利索,基本的表达能力堪忧啊。

ZOOM例会至今参加过两次,不知是还没有适应在ZOOM中发言,还是两次都状态不佳,每次发言都大脑当机,完全不知所云。上次参加Table Topics,明明一开头说了制造、传播和接受rumor的三种群体,我只focus在transmit rumor的群体上,结果说着说着又把其他两类群体扯了进来,只好在最后的conclusion部分来了个突兀的总结。而这次,白天盯了一整天电脑,脑子木木的,听大家发言都得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表达起来更是牛头不对马嘴。事后连连感叹,组织还是得经常参加的,不然一条path过得让我总觉得自己在作弊。


这次的辩题是You are hardworking. Is it a praise or an irony? 辩论前选出正反方,双方三位辩手分别交替陈词,最后还有5分钟自由发言的crossfire,比上次的流程更加精彩。

废话不言表,总结下这次TTE的几大失误。

一、时间安排不得当。

总说free debate的感受,再分说各个debater各自发言中的优劣,这个策略是可行的,只是头重脚轻,时间安排不得当。6位辩手中,前两位分析得太过啰嗦,导致后两位辩手只能蜻蜓带水点过。且第1位辩手的评估表达重复,语言特别不凝练。

可以试着将TTE的6分钟做一个划分,除去总评free debate的1分钟和总结陈词1分钟的部分,剩余4分钟划分到每位辩手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秒,应该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最精华的点评上。

二、未能凝练地表达出每位辩手的特点和优劣。

昨天的笔记已经扔掉了,用中年大妈的记性回顾一下昨天各位选手的表现。记忆如有所偏差,还望理解和包涵。

反方一辩经验老到、沉稳大气,一开头就用一个情景引出自己初入职场,老板一句you are so hardworking之后but的反转,再结合自己多年外企工作的丰富经验,点出hardworking背后的irony,最后得出it is not a praise, it is a curse的结论,有实例,有故事,也有逻辑。就个人感受而言,最后得出curse这个观点稍显突兀和惊人,如果打算作为key message,需要在前面的事例中更好地铺垫和论证,且通过echo让观者顺其自然地接受这个结论。

正方一辩的聪明之处在于一上来先定义了辩题,这是个非常好的辩论策略,可以有效防止跑偏,且顺带攻击一下对手的逻辑错误。hardworking是个good quality没错,但可惜临场辩论经验不足(说的好像我有经验似的,惭愧……),得出结论这句话本身是个中性语言,然后浪费了一些时间在讨论表扬孩子hardworking和smart的区别上。如果由good quality得出you are hardworking本身就是个praise没错,再乘胜追击加强自己的观点,那就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了。

反方二辩逻辑思维强大无比,通过问句让大家思考做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重在结果还是重在过程;让大家思考我们说出you are hardworking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推理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让人叹服。然而,对于如我这般没有强大逻辑思维,且智商没办法时时在线的人来说,有时候,推理不如举例来得直白,设问不如反问来得震撼。

正方二辩深谙辩论之道,步骤清晰,观点直白,特别便于我这等头脑简单之人理解。一句keep it simple,让大家不要为一句简单的表扬赋予过多情绪上的解读。这个很赞,其实辩论也如同演讲,如果通篇听完没有这样简洁且朗朗上口的message,恐怕听众很快就会将你的内容忘得干干净净。最后,再通过实例来驳斥上一位辩手“结果比过程更重要”的观点。事例也很直白,这次例会前,小豆子做了很多主持人的幕后工作,却最终因病未能担任此次会议的主持人,难道说她付出的过程相比结果就不重要吗?嗯,这个很impressive,相信大家都会被说服。事后交流才知这位辩手《奇葩说》季季不落,看来辩论白痴如我,也应该看看这类科普综艺节目。

反方三辩激情满满,深知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从职场老板明褒实贬,到ex-girl friend发好人卡,再追溯到童年时期打群架(?),最终得出这句话并非praise,实际是个curse。听故事很容易被“洗脑”,总分总的结构也无可辩驳,如果三个故事能层层递进,步步升华,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恐怕会更加无敌。同理,curse的结论也并非那么痛彻心扉,可能需要在前面的故事陈述中花费点笔墨在上面。

正方三辩最后出场,却一句话秒杀正方,指出对方举的各个事例,发生在身上的各个故事,不过都是isolated case,individual story, 不能用个例来代替universal truth,引用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证明勤奋才是成功的pre-condition,如果再得到有效的指引,出人头地指日可待。这个逻辑确实强大,我完全被带走。不过事后想想,印象中这句名人名言还有一句类似于“但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更重要,甚至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的后半句……

三、点评分散,未能站在整体的角度点评正反两方的表现。

六位选手的发言实际上是层层递进,在前面辩手陈词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陈词,并各自为营,有着己方清晰的论点。但在点评中,我只针对了六位辩手的陈词单独进行了点评,并未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正方和反方两大阵营进行总体点评。

头马中的点评都是陈述个人观点,所以就个人而言,这次辩论我更赞同正方的结论。一方面,就个人认知而言,you are hardworking本来就是个表扬,除非反方拿出特别让人信服的论证来颠覆我的认知,否则不容易让我接受反方观点。其二,正方几位辩手的表现也让人惊艳。语言简洁、容易理解,从情感、逻辑和观众接受度来说,更容易和我的认知形成共鸣。

辩手在辩论中,其实更应该做降维表达,不论本身的思维逻辑能力多么强大,都要想想观众的接受能力是否能达到这个高度。很多时候,不就是听懂了,理解了,所以就赞成了吗?女性在这方面似乎天生有一些优势。当然,如果逻辑思维强大,表达再简洁易懂,完全秒杀观众的智商,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行洗脑了,哈哈。

四、自由辩论的点评流于形式

点评的开头部分确实提到了自由辩论,但并非分析双方的表现,而只是简单的一句比上次联合会议中少了一些gun powder的味道。虽然现在记忆已经模糊,但反方二辩在crossfire中反击正方二辩keep it simple并非keep it true,似乎很有些道理,不得不佩服,至少我当时是完全被正方二辩带节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这一条反思只能是事后诸葛亮,主要还是思维能力的原因。


从小到大,从未参加过辩论,这次做评估,当然给出不了有效的评论。但追根究底,还是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问题。换做其他人,哪怕见解不够高明,至少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从未辩论过,也能指出对方的逻辑失误。还是要加油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229 TTE 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