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作业:
任务: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一个正常的人可以有状态上的不正常,一个不正常的人也有状态上的正常。
导言:一个人的成长到死亡的过程是这样的:
成长的顺序基本上是按照自我出现的顺序来的:
7~8个月出现生理自我,把我与其他人分开。
三岁左右出现社会自我,开始意识到我和别人是两回事,并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自我就要求他按着社会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感受。
从青春期开始到终生要完成的是心理自我,学会了自己调控自己的能力,不需要外力,我们自己就能根据对一个事情的认知情感来调整我们对一个事情的看法,包括一些行动。
死亡的顺序则是逆着来的,哪一个先成长,哪一个先死。首先死亡的是生理自我,一个人脑死亡,心脏停止之后,他的生理自我就死亡了。然后开个追悼会,公安局把你的户口注销,从此在这个社会上就不存在了,你的社会自我就死亡了,这是你的第二次死亡,但是你能不能真的死了,最后没有人能够记得你,最终没有人记得你了,那就是你的心理自我就没有了,你就彻底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所以说只要有人记得你,那你就还活着,什么活着呢,就叫做心理上的活着。
鲁迅逝世,臧克家为他写了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他的心理自我,指的他的精神。当我们在说心理自我的时候,我们就说是他的精神,当我们在说“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就会记起一个叫李白的人,尽管他生活在唐朝,尽管他在唐朝已经生理上死了,社会上也死了,但是心理上,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讲课的第一任务首先是让所有的听众是“活”的。“活”人的意思是,他要和你保持心和心的接触,不是只是在教室当中坐在这个位置上,他的心得和你有所碰撞,有所接触。最终达到心与心碰撞,然后产生共鸣,这是最好的。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死活”呢?
眼睛是以来的窗户,通过眼睛这扇窗子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死”的还是“活”的。比如说,你在讲课的时候,是否眼睛看着你,当你问问题的时候,他是否能够对你做出一种积极地回应。
第一大部分,心理状态的三级评估分别是这样的:
第1级评估像区分这个人是活的还是死的,
第2级判断,是活的前提,区分是正常还是异常,
第3级判断,正常的前提下,区分是健康还是不健康。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死的,那么我们就要确保先把它救活方法就是让对方看着你的眼睛,还有第2种方法,就是等对方心理状态处于活的时候再谈。
心理状态的死还包括对方一直不能活在当下一直沉浸在过去的抑郁当中,或者是未来的焦虑当中都是死亡的状态。活是指活着现在。
第二部分判断正常与异常。
正常与异常三原则,
第1个原则: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一致的。
客观上,你的桌子上没有一条蛇在跑,,但主观上你总看到桌子上有一条蛇跑过来,这就说明你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不一致了。从这一条上就判断不正常了,因为出现了“幻觉”。
例1.公务员抱怨自己工作的例子,一边干着一边抱怨,客观上觉得这个职业好,主观上觉得这个职业不好,这种心态就是不正常的,因为他主客观不一致了。
例2.家庭主妇,一边干着一边怨着,人很正常,状态不正常了。
例3.吵架,你看你那个熊样。是人说成熊样,人正常,情绪失控了,状态也不正常了。
第2个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也就是知情意统一,
例1.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我见了你高兴,愿意跟你交朋友。知道是知,高兴是情,交朋友是意。明知道你是好人,见了你就害怕,讨厌,躲着你。好人是认知,害怕是情,不一致,躲着你,是行为,知情意不统一。
例2.胖了要控制,知道见了好吃的不能多吃,可是依然控制不了,还是要吃。
你的意志行为不受你的认知支配,受你的情绪情感支配。情绪问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管控自己欲望最重要的一点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故事一,副处长过节送礼的例子。
他的认知上是指导领导不会拒绝,情绪上是紧张,害怕,意志行为上是走到门口就会停下来,他知情意不统一,心态不正常。
故事二,孩子想学好,但却总是玩游戏的例子,知情意不统一了。
知道却做不到,之间隔的就是情绪情感。
第3个原则是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不稳定。
人格是所有心理特征的总和,
例1.一个小色的人突然变得大气了,这就是人格不稳定。
原来亲孙子的奶奶,把所有好吃的留给孙子吃,现在听说孙子要回来把好东西藏起来,这也是人格不稳定。
一个人异常,三个中只要有一个不正常就是异常。
第3个级别是判断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是健康还是不健康的。
1946年第3届国际卫生大会认为健康符合以下4个方面: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职业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的生活。但是这样的说法太笼统了,于是许又新教授提出来判断心理健康的三标准:
体验标准,
操作标准
发展标准。
郭建峰教授提出来,心理健康的实标准是:
心理活动的强度,心理活动的耐受性,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就是一半一半,凡事不走极端。判断男人是否心理健康,就看其是否幽默判断,女人就看他是不是会撒娇。幽默是智慧剩余的表现,撒娇是一个女人能上能下的表现。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做到: 顺境下之下能够享受,逆境之下能够承受,绝境之下能够接受。我们叫,三境对三受,这就叫心理健康。
一个人在顺境下能享受,在意境下能承受,却偏偏不能接受绝境,那么这个人往往就是正常不健康的,因为他一直不断地抗争,却怎么样都抗争不了。
一个人逆境下能承受,绝境下也能接受,却不能在顺境下享受,那么这样的人属于不正常状态下的神经症状态,因为这个人缺乏安全感,总是会疑神疑鬼,敏感性特别高。
一个人顺境下能够享受,绝境下能够接受,却不能在逆境下承受,那么这一个人就是精神病,因为一旦有一些挫折,立刻就会把对方打趴下,进入到一种幻想的领域当中去进行自我安慰。
在咨询当中告诉对方三目的是跟对方探讨什么是三境,什么是三受,并且探讨三境之下为什么必须三受?
对于那些客观上处于顺境,主观上却处于逆境或绝境的人,该怎么帮助呢?这些人都是一些“抛却自家无尽藏,沿街托钵效贫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或者我们跟他们一起去发掘生活中可以享受的资源。
判断一个男人是否健康就是看他是否幽默,如果他懂得幽默,说话很幽默,他绝对健康。幽默是一种防御机制,幽默我们把他叫做智慧的剩余。和幽默差不多的一个词是滑稽,智慧不够用,表现出来的就是滑稽。
比如:有的人讲一个笑话,自己不笑,我们笑得前仰后合,另一个人自己讲起来笑得喘不过气来,别人不知道他讲什么,这就是滑稽。
判断一个女人是否健康,看她是否会撒娇,心理学上的名词叫“退行”,什么叫退行,就是你用成人的方式达不到的时候,你变成一个用孩子的方式,当然这是无意识的,它同样也是一种防御机制。从动力学的方面谈的。
举例:看好一个包,一双鞋子,可能有很多包和鞋子了,老公一般说已经很多了,女性回复,我只是想告诉你,这是我的钱,我想买就买,结果会为了一个包闹别扭。但如果她会撒娇,可能会比较用孩子的哼叽的方式,这就是退行的方式。
很多学员是有共鸣的,因为不是每个女性都会撒娇的。推向深入地讲
例子:一个女企业协会,其中也有政府官员,一个女处级干部分享,你讲的太对了。平常我们成天干干干,不如我们的一个女同事上领导面前去哼叽两声,底下学员哈哈一笑,当时我说,你千万不要小瞧,你这个女同事能够在男领导面前哼叽两声,哼叽两声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哼叽得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不服,要不你去你领导面前,不用哼叽两声,你哼叽一声,你领导就吐了,看很多女性撒娇时,说话嗲声嗲气时,会让人很舒服,而有的人呢,是摩仿不来的。老百姓怎么说:教的曲子唱不得。为什么,因为她内心不够柔软。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词。
要讲清楚讲体验,撒娇的心理,只有心理上达到韧性才能撒娇,为什么会这样?继续打比如,一个狐狸成为一个狐狸精需要千年的修炼,一个知了猴成了知了这叫蜕变。但是一个狐狸成为一个狐狸精这不叫厉害,什么叫做厉害呢?当你成为一个狐狸精的时候,你能不能成为重新成为一个狐狸,当一个狐狸精再成为一个狐狸的时候,叫做蜕变,又叫做退行,这才厉害。
一个真正厉害的人,她能够从一个狐狸成为一个狐狸精,更厉害的是,她还能够蜕变,通过撒娇,退行这种方式成为狐狸。这就叫能上能下,光能上太硬,光能下太软,一个健康的人就是能上又能下,然后继续问,你觉得一个人上容易还是下容易?当然上容易,人的心理问题,人的心理不健康,就是很多的人上去下不来,如果这个人能够上去下得来,就没有任何的心理问题,古语怎么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平常由穷日子过好日子会过,由好日子再过回穷日子,过不了了。
任何一个人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时候,就这么四种状态,哪四种状态呢?一个叫心理健康状态,一个叫心理不健康状态,一个叫心理不正常状态,一个叫心理死亡状态。
判断正确,应对简单:
如果你发现他心理是健康的,给他讲道理;如果你发现他心理是不健康的,要用心理,心理和道理正好是反的,说白了,如果发现他心理是健康的,话要正着说,如果发现他心理是不健康的,话要反着说,如果你发现他的心理是不正常的,那咱得顺着说,就是说,他疯,咱可不能疯,如果你发现他的心理是死亡的,他已经偏执了,要么他不理你,要么就是你无论跟他说什么,他就觉得你不对,就觉得他对,这种情况下,咱就别和他争抢了,咱就闭着嘴别说。所以还是老百姓的那句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人还是鬼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