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写不出好文章?

问个扎心的问题:

为了写作梦,你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笔记了?哦,你可能自己也记不清了吧。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到写文章,你一定胸有成竹了吧。

然而现实无比扎心,因为你明明读了不少书,写了满满几大本笔记,甚至报了不少爆款写作课,可一旦要提起笔写文章,却无从下手,脑子里一片空白,半天挤不出几个字。

听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读了那么多书,还是写不出好文章,这是为什么?

申克.阿伦斯在他的畅销书《卡片笔记写作法》里给出了答案,他认为阅读和写作之间需要一个消化思考的过程,正确的写作不是自上而下地制定计划,而是自下而上的思考碰撞,让写作的如涌泉般连绵不断地自然生长出来。


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告诉我们,阅读时毫无思考,记笔记时只是机械记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明明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通过阅读这本书,让你了解红透全球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刷新你对写作的认知,通过有效阅读,让你会记笔记就会写作,从此不再为写作而头疼。

1为什么你明明读了很多书,却依然是白读

当你阅读到一本书时,某句话或者作者的某个观点深深吸引着你,你是不是喜欢摘录下来,当作写作素材。这样的笔记你做了很多,但是真正到写作的时候,你依然会卡壳,找不到素材,这是为什么?明明我们积累了那么多素材,为何总是提笔忘词呢?

这其实和我们的大脑存储记忆的方式有关。我们的记忆有两种机制,那就是对记忆的存储以及对记忆的提取。我们存入记忆越是容易,提取记忆时就会越困难。

举个例子,这就像我们读书时认真做课堂笔记,由于听得太明白,储存的过程太简单,当我们需要运用时,想要提取笔记却发现,实在太困难了,有时候甚至会怀疑明明自己课堂上听的明白,记得清楚,怎么课后不看笔记,就忘了记了什么呢?这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存储和提取记忆是负相关的关系。

我们阅读时摘抄的金句,就是存储;当我们将金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时就是提取。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储存越容易,提取就越快,但事实并非如此。往往是我们摘抄了很多金句,但在运用时,我们几乎记不起自己到底摘录了哪些内容,更别说用到文章里去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了很多书,却依然是白读的原因所在。


想要有效阅读,不让读过的书白读,我们就需要将我们看到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出来,重新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样虽然我们在存入信息时比直接摘抄困难多了,但会记得更牢固,将来取出来用也更简单。

如何有效阅读,将书中的知识化为己用呢?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边阅读边思考,做到真正理解书的内容。

2带着思考阅读记笔记

申克.阿伦斯认为,笔记比记忆更可靠,有效的笔记,绝对不仅是复制粘贴,我们记卡片笔记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发表有价值的观点。

说到记笔记的高手,我们不得不说卡片笔记的创始者卢曼。他是酿酒师的儿子,却在过了而立之年后半途改道学习社会学,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打破专业限制,拿到了社会学博士的文凭。之后,卢曼陆陆续续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以学术高产著称。所有人都好奇卢曼教授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带着思考去阅读做卡片笔记。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为了记笔记本身而记笔记,其实笔记怎么记,记得好不好都不是最关键的,我们在阅读中的思考、提出的想法才是,笔记只是我们思考和呈现我们想法的工具而已。

在学生时代,有一类学生,非常勤奋,笔记也记得十分漂亮,但是奇怪的是,他们的成绩并没有因为笔记记得好而变得多优秀。思考其中的原因,不难想明白,因为他们只是机械地记笔记,没有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书中要记的内容。


卢曼教授的笔记却从来都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他习惯在阅读时准备好纸笔,遇到灵感马上记录下来,将珍贵的灵感记成闪念笔记。遇到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观点时,他就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并标注来源,形成文献笔记。每隔几天,卢曼教授就会整理这几天记录的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的内容,认真思考笔记间存在什么联系,或精简或碰撞,删去不需要的笔记,留下有价值的笔记,形成永久笔记。

卢曼教授就是靠着这样一套操作流程,每天带着思考阅读,然后记成卡片,实现了他人生的逆袭。当然,卡片法的受益者远远不止卢曼教授。著名作家钱钟书以及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都热衷于将阅读中产生的灵感、思考记录下来,形成卡片,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深受众多名人喜爱的卡片笔记到底对我们的写作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它将颠覆你对写作流程的认知。

3没有人会从零开始写作

也许你不相信,写作在你提笔之前就存在了。我们现在所习惯的,从零开始进行写作,本身就是一个误解。

我们写作时,总是喜欢从确定主题开始,再围绕主题寻找素材。这就像把写作当作制定计划似的,先确定目标,再自上而下确定如何实现目标。因此,往往确定了要写的主题,我们却常常会碰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怎么也找不到写作素材,面对着空白的屏幕,脑子也是一片空白。

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自下而上去写作,做好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思考步骤,就完全可以避免上面的情况发生。

曾经有位学生找到季羡林先生答疑解惑,为什么自己写不出东西?季老先生非常幽默地对那位学生说,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老先生说的喝水就是读书思考,积累观点和素材记成自己的笔记,当积累到了一定程度,通过这些笔记,提出问题,扩展出主题,进行写作。这样在提笔之前就有了素材,确定了主题,只需要把素材连贯起来就能完成初稿,写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写作,本来就应该存在于提笔之前。在写作之前,我们就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和连接我们在阅读中产生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保存。这样,我们的写作就像在拼乐高,所有的材料已经准备好,我们只需要决定如何拼接就好。写作最大的痛苦就是材料还没准备好,就需要立刻拼接,但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思考碰撞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就根本不必担心面对空白文档无话可写。

4结语

就像卢曼教授所说的,不写,就无法思考。想得再多啥用都没有,想要成功,干就是了。没有任何所谓的秘籍,能让你瞬间脱胎换骨,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保持阅读和思考的习惯。不要停下阅读的眼睛,不要停下思考的大脑,不要停下记录灵感的双手,这就是《卡片笔记写作法》留给你最好的礼物。你终究会发现,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愿你,成为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

《卡片笔记写作法》

《卡片笔记写作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写不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