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前的谛听。
——《圣哲箴言录》
从此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凡是我遇见的我都喜欢,一切都被接受,一切对我都是可爱的。从这时候起我使我自己自由而不受限制,我走到我所愿去的地方,我完全而绝对地主持着我自己。温和地,怀着不可抗拒的意志,从束缚着我的桎梏下解放我自己。
——惠特曼《大路之歌》
我只很简单很平凡地说,成为自己比什么都要紧,不要梦想去影响别人。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
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行,形如虫蚁?
——鲁米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修行,在行走中修行,在阅读中修行,在各种身体力行中修行。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每当行走的时候,都不禁要问自己,去向哪里?每一刻都是一种选择,每种选择,都可能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门。
就好像这次春节的行走,我们走过了九龙谷,西来山,凤凰山,广化寺,南少林,市博物馆……几天来的行程很饱满。散步在清静之地,为的是给灵魂寻找安顿,否则,岂不只是徒劳?
人生也是如此,如果选择错误,无论再努力,最终也是南辕北辙。
选择或许都会留下遗憾,就像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所作的诗歌《未选择的路》一样,那未选择的路,总在某些时刻回头让你牵挂。然而不选择就无法前进,因而,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蓝图有基本的展望。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三观”,能观方能行。观自在,方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前的谛听。”小时候在一本《圣哲箴言录》的封面上看到这句话。那本书堆满了杂七杂八的名人名言,但是和一般的名人名言选不同,她是走心的,是从探寻“人是什么?爱是什么?”这些基本问题入手去选择名人名言的,因而能够打动人心。
在我们开始人生选择之前,有哪些原则是我们要把握的呢?
这一个看似茫茫的问题,恰是因为近代以来人心的迷茫所致。
人失其“位”,故要正其“位”。
从文明以来,人类就渐渐失去了自己和自然间的亲密关系,因而要重新找回自己和自然,和万物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唯是物质性的,比方说我们对自然世界的改造,我们利用各种元素间的反应,制造出各种产品;更是心灵性的,即万物流入我们心田的活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人要面对的基本选择。这两大选择上能够明了,一生也就不枉然了。那么,选择的原则到底是什么?
我提出的原则,便是“真”、“善”、“美”。
真善美在我这里有自己的定义。真是真实,对自己真诚。
自古以来,关于真实的探讨,便使哲学家们陷入了混沌。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意味着,真理需要时时反省方能得着。
然而,真实并不等同于真理。
无论是休谟的“不可知论”,还是波普尔对科学“可证伪性”的探讨,都说明了,理之为真,都是暂时的。
我们通常所称的科学上的真理,仅仅是暂时被证明为真的道理。
如何证明?最终落实到实证上。
然而,事实可以以理化之的,其实是有限的。就好像无理数多于有理数一般,我以为,无论人类如何努力,能够理论化的事实,总是少数。
何况人的一生如此短暂?“以有涯随无涯,则殆矣!”
于是有些人奋而出离人世之道,修仙、学佛去了。
然而这样就真的对吗?
什么是真实?我们真正应该把握的真实是什么?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刚刚从电影《无问西东》听到这句话,我就惊为天人,与心戚戚然。
既然没有绝对的真理,每个人都活在相对的真理中,每个时代的人也都活在他们那个时代相对的真理中,就好像古人相信“天圆地方”一样,在小尺度内,还是符合生活规律的。因此,只要在这个时代,从心所欲,去寻找自己心之所向,那便是最真实的。
这是一种真实,不是一种可以理论化的东西,就好像你爱一个人,你欢喜和她在一起,贴近她,你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这种舒服,就是真实。这种说不出,就是非理论化。
非理论化本身也有很深刻的道理,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与科学道理稍有区别。
这种真实,是包容的真实,不是“非此即彼”的真实;这种真实,允许多元化的存在,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心之所向”。
这才是宇宙的真相,否则,岂不单调?
宇宙已经用她的五彩斑斓证明了,通向真实的道路是无穷的。自然之中万类并存,精神之中百花齐放。
还需要说明的是,真实是不分高下的,你喜欢的东西,是不能用某种世俗的价值观去衡量的,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就行。因此,真实也包含了真诚的意思,最大的真实就是对自己真诚。“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真诚才能尽本性。
真实已经阐明了,那什么是善?
善,在我看来,就是对自己好,然后推己及人。
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如何能爱别人?
最底线的善是对自己好,否则便是伪善;最高级的善也是对自己好,因为万物都是“自己”,所谓“大我”。
与人为善,看起来是为众生服务,其实也是在净化自己,在你服务众生的时候,有一股力量会流入你心田,你就离真实又近了一步。不计果报的付出,却必然有美好的果效。
什么是美?所谓的美并不仅仅是外在的美,而关乎由内而外的美,因而至善即是美,与人为善,即是美。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心灵很美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意思。
美在外表现为一种和谐的关系,然而深处却是一种服务众生的精神。就好像在艺术上,真正美的艺术是互相成就的艺术,因为搭配得当而互相成就。而在生活之中,生活本身就是美,因为与人和善,与万物相合。
真善美,这就是我所认为的,选择的原则。
而爱是统摄这三者的,因为爱就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好像植物有了阳光,方可以生长,人有了爱,便可以成长,可以有力量向真善美冲刺。
这些年,我自己对生命的本质也是孜孜以求。然而昨天晚上,忽然被真心叩问。我梦见自己又在应付一场考试,和自己的舍友一起去自习。好像又有什么没做好,心里有些慌张。
这和人生大多数时候的状态是类似的,我们经常在工作上,也会面临这样的考验。
我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有点自卑的心理,就想着,大家都去考大学吧,我在乡村一个人静静等天荒地老。
如今我在社会,渐渐受到一些世俗的侵扰,变得迷茫,甚至变成过去自己讨厌的样子,我就开始问自己,这真是你想要的生活吗?或许你当年在乡村还得自在呢!
所以不在乎哪种生活更苦,而在于心灵是否安定。像那些苦行僧,每天还要苦行、禁欲,可是心灵却很充满。
参观了市博物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那些珍藏的器物,而是关于我们的民俗的那些展览。
生命并不是要去打造什么东西。成功也是一件只能偶尔合成的事情,许多事并非自己想象得那么重要。我们唯有斩断那些困扰自己的心魔,奔向新生命。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爱自己是浪漫的开始。这一生并不是要按世俗在意的去生活,只要听从己心,就是在山林终老,也是自在。一颗坦荡的赤子之心,永不后悔。
很奇怪,这次旅程,有三处是寺庙,两处是自然风光,一处是文化场所。
这可能就是生命本质的追求,寺庙带给人什么?平安。
这次去广化寺的时候,正赶上中午,那里有免费供应的平安面。吃的时候忽然感觉很舒服,周围虽然是还未盖好的屋子,但是大家一起分享,有人奉献,有人感恩,素昧平生的人,因为一碗面而相遇,那种感觉就让人很平安。让我想起了过去还是物资很贫乏的年代,大家围着桌一起吃饭的感觉。
这种平安,与我们跪拜祈求时的平安是类似的。是一种相信生命的供应,相信爱的感觉。
在心里有座殿宇,就能时时让自己的心平安。
自然带给我们什么?生命本身。生命来源于自然,也回归于自然。每一天,都是自然的恩赐。自然不仅仅在物质上供应我们,也在心灵上滋润我们,所以迷茫之时,可以来自然中找安顿。去谛听山水悠然对答,生命也因此丰盈。
那些投身某种宗教的,也是因为喜欢这种宗教的道理,愿意在宗教中奉献的,也是在实践真善美和爱。
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只要做真实的自己。即使你相信业报,也是由你今生的行为决定的,你只需要过好每一天。灵魂的事,应当敬重,但不必多问,否则,上苍早已启示我们了。也不必因为怕死而去寻什么不死之药,每天当如何,便是如何。
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本质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软件。好像我们的生活有许多硬件设施设备一样,我们需要房子,车子,我们如何生活,本质却是一种软件。
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是一种固化了的,在保存的软件,而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软件在生生不息地流动着,这就是文化的本来面目。
我喜欢在美好的文化中流动,经过时间洗礼,能留下来的文化,一般都蕴含着“真”、“善”、“美”。我今生愿意做一个文化的分享者,传达真善美的“软件”。这就是我今生的选择。
真实则无分高下,善良则对自己好,美丽则与人为善。人生难得,选择成为自己,我们比那些器物珍贵得多!阳光下,我仿佛又看到小时候抓蝌蚪,观察蚂蚁的自己。勿失本心,生生世世永宝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