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总是匆匆忙忙,如白驹过隙。时至今日,七月已近尾声。然而,回忆一下2018年初的计划,你还记得几件?坚持读书了吗?坚持健身了吗?坚持吃早餐了吗?甚至,有没有坚持早起?

坦白来说,这些事情我都做了一些,但是,我想不起来具体读了几本书,坚持跑了几天步,吃了什么样的早餐,坚持了多少天的早起。这些事情,在的我的记忆里,一片混沌,我想不起来。

可是,有一个名叫柳比歇夫的人,却可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一件事情—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从一九一六年开始记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在革命的岁月里,在战争的年代中,住院也罢,在出门考察途中的火车上也罢,始终坚持不懈。看来,没有任何原因、任何事件、任何情况能不让他在日记中写上几行。

不管怎么样,从一九一六年到一九七二年他去世的那一天,五十六年如一日,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一丝不苟地记下他的时间支出。他的历史长编一天也没有中断过;连儿子的夭亡也挡不住他在这份没完没了的结算表上记上一笔。时间之神克罗诺斯不也是这样嘛,不也老是挥舞自己的辫子,一次也不放过。 柳比歇夫每天都要结算他度过的时间,算出这个那个都用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 柳比歇夫如此忠于自己的方法,这本身便是一个独特的现象;这样的日记,单单它的存在,说不定便是独一无二的。

多年来经常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明在冷冰冰地流逝。

通过对自己一生时间的有效管理,柳比歇夫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当然,他的自律和严谨无可厚非,具备一切足以获得盛誉的条件超凡意志力、想象力、记忆力、禀赋以及其它品质。与我而言,最重要的还是通过一本书,学到一些方法,从而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在这个时代,自律是每个人都在讲的事情,然而,真正做到自律,却需要很大的定力。通过对奇特的一生的阅读,我最受触动的就是:首先需要规划自己的时间,小到每天大概处理哪些事情,大到今年有哪些大的计划和目标。把这些事情记在本子上,经常翻看,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知道哪些事情浪费了时间,该怎样使用浪费的时间。

每天晚上,我基本上六点半下班到家,除了给孩子做饭,收拾家务,然后就是陪孩子写写作业,不追剧不刷综艺,感觉事情并不多,但是,忙碌到十点,却依然有忙碌不完的事情。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没有合理的时间规划。因为也没有时间记录的意识,自己甚至回想不起来哪些地方花了多少时间。只是感觉里忙忙碌碌,很多时间却是无效忙碌。我也在思索,柳比歇夫的方法是不是能够直接借鉴过来指导我的人生。理论上可行,客观上由于直接的自律性不够,这个方法也会大打折扣。但是,比起没有意识的时间流逝,多一些自我了解,就会多一些对时间的掌控,从而,也能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