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100年前,我国口罩创始人,如何战胜大规模传染病

现正值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普通的口罩都被大家抢空,但你知道,谁是中国口罩发明人?

他又是如何在文盲率接近 100%的年代,在没有医护人员、口罩、药品和钱,没有“小汤山”隔离医院的“三无”情况下,如何来战胜大规模传染病的?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他就是超级学霸——伍连德,中国第一个进入剑桥的华人,24 岁就拿到剑桥大学 5 个学位(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外科学硕士、文学硕士、医学博士),是曾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是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他在中国主持和兴办了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中央医院等20多所医院和医学院。

接下来,我们看看他是如何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1910年冬,东北爆发肺鼠疫,就是传说中的“黑死病”。随着疫情扩散,每日死亡人数以百计,当时日俄以保护侨民为由,威胁清政府,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将不准中国人进入参与防疫,进而控制东北三省。晚清风雨飘摇,列强虎视眈眈,鼠疫又是可怕无比的大疫,情况真是恶劣到不能再恶劣。

作为临时任命的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先是通过解剖发现鼠疫杆菌,但他想不通的是,鼠疫主要是通过老鼠传播,寒冬腊月的东北,老鼠早就不出来活动了,怎么还会这么迅速传播。结合当时情况来看,他判断是人和人之间,通过呼吸传染的新型鼠疫,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东北面临团灭。

接下来就是他教科书般的操作了

一是控制传染源,伍连德调集士兵挨家挨户搜查,一旦发现病人,立刻送往临时借用铁路的火车车厢,隔离收治,接触者也他处隔离;用生硫磺和石炭酸对病人住所消毒;用炸药爆破挖坑,焚烧并掩埋病死的尸体。

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他调动军队封城,控制人员流动,设置封锁线,让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和俄国控制的东清铁路停运,在山海关设检疫所,所有南下旅客,都要在此停留观察5天。

三是保护易感人群,他临时设计出成本低,易推行的口罩,两层纱布中间放一块水药棉,医护人员和部队等都戴上,阻断呼吸传播,死亡感染人数大大下降。同时规划了,疫病区、轻病区、疑似区,治疗的同时,避免交叉感染。

在这种科学、规范的防控措施下,局面开始扭转,1911年3月1日,当天鼠疫0死亡0感染,之后数日,均无感染及死亡。伍连德宣布,解除隔离,并亲率防疫人员走进居民区看望市民。百姓走上街头欢庆,喜极而泣。劫后余生,恍若隔世。

这次鼠疫持续半年多,共牺牲了6万人,对比欧洲鼠疫持续三年,死了2500万人,已经是个奇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隔离等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典范。直到今天,我们防治非典、新型冠状病毒的紧急措施,许多都是从他这里沿用而来的。

总结一下,遇到前所未有的传染病时,我们怎么办?

不能等,应该迅速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危害,找到传播途径,针对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按照群体防控的三板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来进行科学防控。

加油,中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温故知新,100年前,我国口罩创始人,如何战胜大规模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