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

            在隋朝末期,各地农民起义军崛起,开始反隋。在瓦岗军的征讨书中说“磬南山之竹,赎罪无穷;绝东海之波,流恶难进”。这句话是批评隋炀帝,也是要反隋的理由,随之也成为了历史上最隋炀帝的基本看法。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知隋炀帝杨广在世人的眼中是形象非常低下的,那么,隋炀帝真的有这么不好吗?他到底是一个暴君,还是一个千古帝王?从古到今,他备受争议,他建都洛阳,修运河,征高句丽,但是38年的隋朝就在她的手里而亡。今天我们就来结合他的生平,谈谈我对他的看法。

      杨广幼年时,属于的国家为周,没错,就是北朝的周。在北周武帝驾崩后,他的父亲杨坚也就是后来的隋文帝开始执政。杨广实际上是一个胡汉混血儿,他的母亲独孤就是周朝的当地豪族的女儿。在他幼年时期,他的父亲杨坚因为执政而掌握大权(据说他还是当时隋朝的八大助国之一,实力非常强),让小时候的阳光就随手到了别人享受不到的好资源与文化教育,他的老师还是当是有名顶顶的大儒呢。所以杨广年少好学有名,并且非常有教养,很不同于当时的其他贵族子弟。但是,这不免让当时的人们觉得他有谋反之心,这也就是功高盖主的最好表现。而且还有很多皇族看杨广那张脸,觉得他“貌有反相”,是一个隐患,不太安全。于是他的幼年就在这样的政治漩涡斗争中度过。幸好杨坚及时明哲保身去除了他们原本所有的一些权利,向北周武帝低头,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于一定的地位与权力。之后,好像是建明又说,保护北周的几位皇帝相继去世,在为的时间都不超过一年,现在留下的只是一个幼年的小皇帝,而且还不是很争气。恰巧就在这个时候,杨坚就把北周一锅端了,逼迫小皇帝禅位给他,成为了真正的皇帝。

      因为他爸成为了皇帝,他也从一个无安全感,备受猜忌的贵族子弟也成为了一位赫赫显耀的皇族王爷。有人可能会认为,阳光这个时候就要开始享乐了,因为毕竟成为了皇族王爷嘛,但是杨广并没有这么做。在皇族与将军们合力的加持下,将南方的陈灭掉了,但是问题是当时的南方与北方的文化非常不相符,在历经了西晋的分裂之后,南北朝长达300多年,也就大大的提升了南北之间的差别,北方一直都是属于一个胡汉融合的趋势,但是南方历经发展,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中国真正文化的所在地。所以对于一个统一的王朝来说,文化上的不同,也就会给治理发展打开很大的不便,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造反。的确,在隋朝的最初几年当中,因为隋朝过度的强硬推行政策,是南方的就明白,非常想念当初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叛乱到处都是,他们都想武装起来,重建当初的陈朝。这不,隋文帝杨坚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用武力压服是不行的,于是他就把他的儿子杨广派去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说,杨广为了解决掉这里的问题,费尽了所有的心思,也可以说这是杨广的政治才华的最初体现,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首先最基本的,他用兵马压制住了农民起义,并且相继没有让隋朝的法律过度的影响他们的生活,使用了怀柔政策,并且她为了江南而做出了很多“牺牲”,娶江南的妻子,据说,这个妻子就是后来的萧皇后。并且还开始了说江南话,在北方也大致弘扬江南的一切文化。他更多的是文化上的融合,给到了江南一个很好的环境。后续,他还让江南的智者大师为他静心,他也拜入了佛家,吸取了一些佛教文化。他融合的一切都是为了缓和隔阂,最终也使南北方真正的融合到了一起,让百姓觉得这个杨广他本来应该就是一个江南人,亲密到了极点。而且北方还有一个突厥,在隋朝早期,隋文帝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突厥都屈服于隋朝,北方就安定了下来。于是,现在整个隋朝除了中原地区都比较稳定了。

      接下来就是本文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时候了,也就是关于杨广对于皇位的一些手脚。年轻就立下赫赫大功的他你竟然不是嫡长子,他的哥哥,也就是隋文帝的大儿子杨勇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每天荒淫无度,而且还好女色,在朝廷里默默无闻,与杨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就是隋文帝离杨勇为太子之后的最大的担忧与发愁点。而且他们的共同母亲独孤皇后还特别不喜欢杨勇。而喜欢杨广。杨广在了大功之后,也不满于当下的现状,他也想继承皇位。自己的实力也的确比杨颖要强,他是如何才能有理有据地争取到皇位呢?他的办法就是开始了对此发表议论,大做文章,平白无故的诬陷自己的哥哥。证明了,所有的人都开始不重视杨勇了,于是到最后就废掉了杨勇的太子职位,离杨广为太子。

      其实对于这个举动,世人这次的评价也非常不一。有人说,他其实是装的,就是一直这样的装才使他上了皇位。但是,我认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他做这个事的时候,他才只有19岁!一个19岁的人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吗?根本没有能力呀。并且他爸本来也是一个老奸臣啊,他本来也不是完全忠于北周,所以才继承了皇位,那照这么一来,如果杨广早这样做,他不是就发现了吗?所以可以判定,这其实是后人根据史料,而事后推定的,但现实其实并不然。并且特别明白的实力差距,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如果杨广即位,就可以给隋朝未来的更好的发展。

      后来,就是他即为了,历史上就称他为隋炀帝。

      在他即位以后,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业时期。在大业初期,他干的两件大事就是迁都洛阳、并建都洛阳,第二个就是修大运河。那么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呢,长安四面环山,不是好好的吗?正是因为长安四面环山,不利于交通,也不利与四方的地方进行一些沟通活动,所以就会不利于统治,虽然南方安定下来了,但是还是需要一定的管控的。在迁都洛阳之后还进行了一次巨大的工程,那就是建都市。他派遣了公民200万人修建东京洛阳城,宽度达到了50里,规模巨大,但是用时10个月,完完全全的展现了中国当时所有的建筑技术。在另一遍,为了促进物资的贸易交流而修建的大运河也是派遣了100万人,用时6年,从北京到洛阳到杭州,整整几千公里的大工程。这个时候的人力不知还是处于一个朝代的开始,而且隋炀帝还是刚上位,刚上班就这么大动干戈,不免会有点损耗劳力吧,但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这一点倒是可以理解。但是就因为这两个事件,每天都有人死,据说尸体源源不断地从工程的地方每天运出来,很多人家都吃不起饭了,这也就是隋朝灭亡的背景。

      此后就发生了压倒隋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三征高句丽。此时看看地图,除了北方的突厥和西域的部分地方,就差一个一点点小的高句丽没有被统一了。而且正好是一个区区小国,杨广还警告过他们必须来朝贡,但是这个高句丽还是看不起大隋王朝,还是不来。这么一个小国,竟然敢如此行为,这不损坏了大隋王朝在别的国家以及人民中的形象吗?如果真要打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必要,因为这个地方离洛阳非常的远,但是但是,这个地方有些还曾经是中原的土地呢,而且他们旁边的北齐旧地还不是特别稳定,如果不惩罚,可能他们两个会联合起来,在联合突厥一起攻打大隋,灭国的命运马上就会来到。于是乎,杨广就带了几十万大军来攻打高句丽,如果不是因为先前的工程而国立损耗,肯定能一举攻下,但是因为高句丽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并且阳光很轻敌,第一次直接叫他们反击,给打了回来。那么第二次需不需要再打回去呢?我认为是必须的,因为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如果再返回的话,可能就会更大的损失大隋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判乱也就会出现了。

      最后也是成功地打了下来,但是国内现在如同汉武帝晚期的时候,盗贼蜂起,起义军到处都是。此时的杨广可以说是已经放弃了,自己不想在这里治理了,于是他就想到江南去避一避,去享受一番。他发现他真的是太难了,她本来可以继续回到大兴或者洛阳去继续治理国家,因为现在还有挽救的希望。但是他已经放弃了自己,大隋的灭国命运,马上也就到来了。


      我讲完了他,你改观了吗?为什么隋炀帝会成为这个样子?他把隋朝送上了巅峰,又将巅峰破碎,最终沉没于海,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其实我认为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不会当皇帝。但是会当皇帝是一个皇帝必须具备的能力,他应该考虑到所有人民应该怎么办,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执行。修建洛阳,修大运河,最后的三中高句丽都是杨广自己一意孤行,而导致的有人劝谏,杨广也不听。人民的诉苦一直没有让杨广看到,反而最后人民都不愿意说了。

      他是一个千古帝王,也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暴君。他的确做出了很多的大业,但是因为缺少听进别人劝谏的心态,仅仅38年的隋朝就在他的手中亡了。

      我觉得,作为“千古暴君帝”,是一个内心非常复杂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隋炀帝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