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0二)临证谈苍耳子散

鼻塞,是属于外感风寒,但是,它不是外感在太阳经上,它是外感在清窍的上,它是外感在上焦。外感在皮毛和外感在上焦这是两回事,病位不一样,治疗也不一样。

我们说到三仁汤时候,还会说这个观点,三焦辨证和六经辨证,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而我们执着于六经辨证,会把一部分适合三焦辨证的病变和六经辨证搞混了。

现代医家冉雪峰留下来的文字,读起来有点绕口,但是,我们读他的文字,能感觉到老先生心目中对中医临床的认识是很精到的,他心里面太清楚了。冉雪峰老先生在谈方剂学里面的时候,是把苍耳子散是放在宣通剂里面,而不是放在发表剂里面。

冉雪峰这样对苍耳子散认识的:“宣通剂——查此方清轻上达,芳香透利。义取冲动,故用辛夷为独多;不求外发,故用薄荷为独少,用薄荷以佐苍耳,上达之力更优;用白芷以佐辛夷,透利之功更大......此方既能通肺气,又可达巅顶.....此方则清轻而兼辛通矣。”

老先生明确告诉我们,此方清轻上达,不求外发。这个“不求外发”这四个字,是一个临床医生最精到的地方。也就是说,老先生在用苍耳子散的时候,心里特别清楚,应该是去什么地方,起什么作用。大脑里面清晰得很,一点不混。

“不求外发,帮用薄荷为独少”,也就是说,这张方剂里面,薄荷是开表的,既然有开表作用,但是,我不需要你开表,所以,来了一句“独少”,在这张方剂里面,把薄荷用量用到最好,你就不能开表了,只能让它去佐苍耳上达。

我们为什么会把开表剂和苍耳子散混淆呢?因为我们在学中药的时候多少有点搞混了,把辛夷,白芷,苍耳子都列入风寒解表药里去了。辛夷,实际上更多的是通窍药,而不一定是解表药。白芷,苍耳子多少还有一点点开表作用,但是,这二者,依然是以通窍为主要功效的。

不求外发,功专辛通透利,是本方与发表之剂的主要区别所在。

苍耳散里的主药是辛夷,辛夷不但是通鼻窍还能通别的窍,有十二窍,因此,我们说苍耳子散功专辛通透利,不求外发。那么,我们在临床上如果碰到清窍不通的病症,使用外发的方和药合不合适呢?这可能就不一定了。

九味羌活汤和荆防败毒散,在内科学里面说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的,而外感风寒表证经常会出现恶寒,发热和鼻塞流涕,有一部分患者是以恶寒发热为主,鼻塞流涕为次。有一部分患者是以鼻塞流涕为主,以恶寒发热为次。这两类病人,我们的用药是不是应该一样呢?即便是辨出来是同一个证,用药是不一样的。因为主证不一样。

事实上,临床上很多医生用同一个治法在治,当然也能治好,大不了就是疗程长一点。临床上我们用药,有时候看起来也有效,但是,用起来虽然是有效,可是比别人的效果要慢一些。这是选苍耳子散与大家要沟通的一点。

老百姓经常说感冒了,而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看到的是鼻炎,或者是鼻窦炎,或者是咽炎,或者是喉炎,或者是气管炎等。

那么感冒怎么来和这些局部的专科病鉴别呢?

以恶寒发热为主证的,我们可以把他当成是感冒,而以局部症状为主证的,这应该诊断为这些专科疾病的病名。而这二者之间,治疗是不一样的。

我们用荆芥、防风开了表,能不能通鼻窍呢?能不能治疗流鼻涕呢?当然,也能治,就是治得不是非常恰当,因为荆芥、防风的专职不是通窍,是开表。我们用辛夷,白芷来开窍,那能不能开表呢?也能开表,但是,没有荆芥、防风开得那么彻底。因为辛夷、白芷的专职不是开表,是通窍。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我们在临床上去留意。

那么,同样的道理,设及到其他专科也是一样的。治人的方和治病的方是有差别的;治全身的药和治局部的药也是有差别的。而每一味药,每一张方都是有它的偏性的。而我们尽可能用它的长,避它的短。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0二)临证谈苍耳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