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求学路上,都遭遇过如下的学习生活场景:
我:“哎,最近干啥都没动力。”
朋友/父母:“兴许是太累了,休息一下。”
我:“嗯,可能吧。”
-我内心OS:休息有啥用?再休息我成绩更差,心情更糟了。
稍大一些,到大学阶段,我们把这样的状态安上一个词,叫“丧”。
但很可惜,多数人未想过丧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总觉得它来了就会走,就像那啥一样,不用管、也没法儿管。
再大一些,毕了业、工作后,“丧”来得更频繁了。最糟糕的情况是,感觉自己每一天都在“救火”,第二天又“失火”,生活仿佛攀上一个向下螺旋旋转的滑梯,停不下来,于是把这段时期安上个名字,叫“事业低谷”或“遭遇瓶颈”。
再大一些,成了家,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会猛然在梦中惊醒,不知道该如何突破生活困境,也不知这样走下去,家庭会面临何种境遇。
于是反问自己:年少时向往的诗和远方,为何越走越苟且?
人生若能倒带,恐怕多数人会选择重回那梦开始的地方。
但,如果没想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即便回到过往,我们也只会一遍遍复制现下的生活,从莫名的丧,走到情绪低迷、事业瓶颈,以至于后来的人生低谷。
问题出在哪儿呢?肯定不是诸如天赋、生来如此、时运不济等这样玄之又玄的原因。
让我们此刻回到本篇开头提到的生活场景,稍加回忆,会发现,在中学时期,每当说出“提不起劲儿”,或“没动力”时,根本原因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累。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学习成绩无法突破、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很努力但看不到成效...是最常见的心累的原因。
这种情况可以称为“学习低谷”。在如今的我看来,那时刻的学习低谷,是后来遭遇人生低谷的本质原因。
从第一次遭遇学习低谷,到后来的人生低谷,我们在这期间有很多次机会逆风翻盘。但很可惜,每一次遇到低谷,基本都会思维混乱,不是主动放弃,就是选择当鸵鸟,期望它能自动消失。
事实上,它不会消失,只会换个马甲重新出现在生活里。
比如,跳不出学习低谷,学业路会受阻,自信心严重下降,并且明明是考不上好大学,还骗自己说,学习不是一切。
工作后,基础理论、基本技术不过关,又狠不下心来重新扎实基础,或者再一次遇到职场上的学习低谷,就跳不出事业低谷。无论在发展或收入上,都会遇到捉襟见肘的时刻,这就是人生低谷。
如何在短期内突破学习低谷、收获信心,进而实现人生跃迁?这便是核聚老师在考霸第三节预热课里核心解决的一个问题。
听完这节课,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都经不起自我反问。
不信?试试用如下几个问题,做自问自答:
-我最近状态不好,提不起劲儿。
-为什么?
-因为学习不见成效,还不如好好玩儿。但真的撒手放开玩,又不甘心。
-那为什么会不见成效呢?刚开始就这样吗?
-刚开始不这样,后来学着学着,前面的知识就忘了。
-那为什么不回过头来复习?
-哎呀,哪有时间去复习?那么多科目还没看呢,人家xxx都学到xx章了!
-那你不是说,现在学也看不到成效吗?
......
看起来有点儿精分,但这样问着问着,就知道问题的关键是在于一个“忘”字。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当我们完全学会一个知识之后,我们的大脑就开始慢慢遗忘它。
20分钟后,这个知识只剩下58.2%。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要让这个知识内化成身体的一部分,就得随时随地复习。
而学习低谷的出现,就是因为,我们不停在往前追赶,期望能一口吃个胖子,结果边学边忘、学完忘完,看似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到头来发现收获很小,于是就陷入情绪上的焦虑、绝望与自我怀疑。
核聚老师说,打破学习低谷的方法就是“高频回顾”。若想极速前进,必须高频回顾。
而暴力突破学习的核心思维程序就是:把目前手头上的资料或书籍从头学起,一小节一小节向前推进,完全把握住第一个小节的内容之后,再学习第二个小节,如此循序渐进,一点点向前推进,再高频回顾复习。
这是唯一一套高效学习的方法,没有第二种方法。
其实,截至第三节预热课,我的收获已经很大了,比如知道费曼读书法是什么;如何使用进步本;一套通用的学习思维模型,在短期内突破任何考试;一套暴力突破学习低谷的核心思维程序...
但知道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还在于实践与练习,让它内化为自身的习惯。
我已经脱离考试好多年了,目前也脱离了职场。虽不用考试,但人生处处在考试,不是吗?比如目前,我想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让自己重新学习写作、写故事。
写作没有考试。写出的作品受不受人喜欢,这是一名写作者要接受的唯一挑战。但学习写作基本方法、文笔习练,甚至每一次的文章发表,都是在学习。
比如现在我写这篇课后复习,会尽可能避免写成流水账,我的收获、点滴进步或进步空间也会编入进步本,遇到一些特别难懂的专业书,就学着用费曼阅读法来攻克它。
遇上一场上不封顶的学习狂欢,就无惧任何学习低谷。因为发现,低谷的存在是为了让自己拥有超越自我的机会。
除非如此,我们不会发现自己的潜能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