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山》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819天。


地球上有大约24%的土地被高山覆盖,高山是大自然强大力量的代表。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群山便有着无限的崇敬与敬畏。关于群山的神秘传说总是能抓住人们的好奇心,而恰恰因为好奇心,人类求知与征服的天性被激发了出来。

看似自由翱翔于天际的飞鸟,尚且对许多高山敬而远之,但没有羽翼的人类,却硬是凭借着双脚征服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峰,1991年,在意大利的博尔扎诺自治省,一对德国夫妇在登山的时候,发现了一位远古人类的木乃伊。

5300多年前,他在阿尔卑斯山被冻成了冰人,被人们称为奥茨。奥茨是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最古老的木乃伊。通过技术手段分析后,人们发现他是一位来自远古时期的猎人,奥茨登上了一座超过三千米高的山峰,然后在那里死去了。他可能是在一次对敌人的战斗中身亡的。

关于奥茨的发现提示我们,无论是出于狩猎或者是战争的目的,人类的登山活动起源都比常人所想象的还要早很多。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户外徒步,爬山欣赏美景,是一种富有诗情画意又颇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登山都是出于生存的需要。或许在古人眼中,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去爬山,简直就是浪费生命。而在恶劣的天气里追逐猎物,奔劳于山林之中,又往往是迫于无奈。

第一个带着审美眼光进行登山的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1336年,彼特拉克在兄弟盖拉尔多的陪同下,攀上了旺度山,这是法国阿维尼翁市附近的一座山峰,意为多风之山。他以书信形式写成了散文《登旺度山》。记录了此次登山的过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登山的文学作品。

旺度山顶峰高约1912米,这个高度在今天看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的彼特拉克和其他人眼中却显得仰目而无极。这次登山之旅被看作是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一次诠释。彼特拉克也被誉为第一个登山的人。

彼得拉克之后,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仿佛忘记了高山的存在。直到1786年,人类有关登山的故事才再度被续写。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有名的山脉,位于欧洲的西南部。西起法国尼斯,沿法国和意大利边境经瑞士进入奥地利境内。长约一千二百千米,总面积约为22万平方千米。山峰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它气势磅礴的雪峰在欧洲的存在感极强。可以说是欧洲屋脊。

而勃朗峰作为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为阿尔卑斯之王。勃朗峰海拔约4810米,是欧洲最高的山峰,也是无数滑雪和登山爱好者的圣地。这座只有珠穆朗玛峰一半高的山峰,却在登山爱好者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现代登山运动正起源于此。1760年一位法国科学家德·索绪尔在勃朗峰山脚下的小镇,霞慕尼上张贴了一则告示:凡是能提供登上勃朗峰路线的人,我必将给予重金嘉奖。原来,他一直想要登上勃朗峰,却屡次失败。于是想到了张贴告示的办法,没有想到告示一贴便是26年。

直到1786年,当地的石匠杰克·巴尔玛和医生米歇尔·帕卡尔,两人才决心向着奖金和这座迷人的山峰发起冲击。勃朗峰的法语含义是银白色的山峰,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有着大约200平方千米的面积,被冰川覆盖。

每年的八月左右,勃朗峰上就会出现猛烈的暴风雪。而在1786年8月7日这一天,巴尔玛和帕卡尔却开始了他们的勃朗峰登顶之行。在此之前,巴尔玛已经两次尝试攀登勃朗峰。不过都被风雪和巨大的岩石挡住了去路。这次有了同伴,两个人互相鼓励,旅途也变得不那么难熬了。

那时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的专业登山设备。两个人只穿着简陋的靴子,也没有冰镐。他们的登山工具就是一根棍子。帕卡尔医生第一次来到勃朗峰的冰川区,面对遍布沟壑的冰川。他非常紧张,更难以想象的是,他们不得不用手中的长棍,架在悬崖之间才能勉强通过。

就这样,两个人跨越了冰川区,看到了大台地地带,攀上了冰封的峭壁,终于来到了山顶,当他们发现前方再也没有山峰阻挡视线的时候,他们都觉得难以置信,一度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经历了疲劳,寒冷,缺氧和雪盲症等重重挑战后,巴尔玛和帕卡尔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也正是从此,现代登山运动拉开了帷幕。因为这项运动从阿尔卑斯山山区开始,所以大家也把登山运动称为阿尔卑斯运动。

如今,勃朗峰已经成为探险者和户外运动爱好者最喜欢光顾的胜地之一。每年大约有3万人尝试攀登勃朗峰,在欧洲的各大冰峰一一被攀登者征服之后,登山家们又将视线转向了亚洲的“冰雪巨人们”。

世界上一共有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巨峰。它们全部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这里危险重重,但同时也是挑战者们的天堂。最令人兴奋的当然是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珠穆朗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大地之母,有趣的是这位大地之母的顶端,却是地球上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最早挑战珠峰成功的是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他们在1953年5月29日,从南坡顺利登上了珠峰的顶点,成为了首次登上这座绝顶的人类。

但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许多人想要征服地球的第三极。其中最令人敬佩的当属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马洛里从小就对攀登充满了兴趣,七岁时他就徒手爬上了教堂的屋顶。1921年,马洛里正式开始了对珠峰的冲击,但两年间的两次尝试都失败了。

饶是如此,马洛里还是成为了当时的名人。1923年,马洛里受美国的邀请来到了纽约,向人们讲述他在珠峰的探险经历。席下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叫攀登珠峰呢?马洛里给出了那个非常经典的答案“因为山就在那里”。

这句简单的回答,说出了无数探险家的心声。挑战的原因有时就这么简单。按所未知是人类的天性,天性如果用名利或者是什么特定的原因来解释才显得奇怪呢。

1924年马洛里再一次踏上了攀登珠峰的征程。此次同行的还有一位22岁的大学生,桑迪·欧文。他们要挑战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从北坡登顶究竟有多难呢?

1960年,中国的登山队员们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向着顶峰出发。他们穿过了绒布冰川,在海拔7000米左右进入了终年积雪的地带。紧接着,陡峭的北坳冰壁就会挡住人们的去路。它的高差约为400米,登山者们必须有过硬的攀冰技术,才能成功翻越这堵冰墙。有些地方还需要搭建梯子才能越过。越过冰墙,在海拔7500米的地方,还有大风口在那里等着人们。这里常年刮着猛烈的西风,强风能让温度低至零下-20摄氏度以下。还能轻易把没有保护绳的登山队员,从山脊上吹跑。

在最后,在接近峰顶海拔8600米处,珠峰还在为登山者们制造着麻烦,一个高数米,几乎垂直的第二台阶。1960年,我国的登山队员靠着搭人梯的方式,才跨越了这堵高墙。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这里架设了由几段金属梯组成的中国梯,为后续的挑战者们降低了攀登难度。

至今,这个梯子还在为一代代登山者们保驾护航。不过在乔治·马洛里和桑迪·欧文的时代,可没有中国梯。他们从海拔7066米的地方出发,凭借着简陋的登山靴和冰镐等装备,通过了北坳冰壁和大风口的挑战。这在当时看来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他们成功来到海拔8500米的地方时,身体和精神无疑都达到了极限,这里也是两人最后被同行的其他人所见到的地方,之后他们不幸遇难,再也没能从珠峰走下来。乔治·马洛里的遗骨在75年后,被发现安静地匍匐在海拔大约8240米的地方。人们推测他是在下山的途中不慎摔了下来,腿部有骨折,重伤使得他没能生还。桑迪·欧文的遗体至今还没有被找到。

尽管乔治·马洛里和桑迪·欧文到底有没有登上顶点,至今成谜。但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都已经在冲击珠峰的史册上熠熠生辉了。

人类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愿望是在1960年由中国登山队的三名队员实现的。如今,登山家们已经开发出了36条攀登珠峰的路线。在专业的登山设备,先进的气象知识和完善的通讯设备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成功战胜了珠穆朗玛峰,站在了世界的第三极。

在这些登山者面对珠峰的严峻考验时,说不定乔治·马洛里永不言败的精神,也在激励着他们。世界上的山有的像勃朗峰和珠穆朗玛峰一样沉静巍峨,也有的像火山一样脾气火爆,阴晴不定,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千姿百态和性格迥异,让一代代的登山者渴望着攀登和征服它们。

如果大家想要知道更多有关高山的知识,欣赏山川的美景。不妨来读一读这本由后浪出品,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山》,它和我们昨天推荐的《树》有着相同的风格。

《山》的作者没有将内容设计成为自然知识的堆砌,而是用了一种非常艺术化的处理,让孩子们一边欣赏手绘风格的插画,一边了解有关人类与高山的历史。在插画旁边,还有许多凝练又优美的诗句和散文的片段,更是增添了这本书的文艺气息。

这本书的插画由五位意大利插画家完成。跟随画家灵动的画笔,你可以领略20座世界名山。除了自然知识之外,书中还介绍了人类攀登高山的历史和传奇的登山故事。相信这些人文知识一定会激发孩子们对世界名山的兴趣。

登山是我们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的运动,它不仅锻炼我们的体魄,让我们更加亲近大自然。而且也是锻炼意志力的极佳手段。相信在克服各种阻碍,成功登上山顶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渐渐培养起永不言败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819】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