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母亲办年货

图片发自App


临近除夕佳节,一直没时间去置办年货。幸好父亲每天蚂蚁搬家式的,今天买点肉,明天买点青菜,已经办了一大半。腊月二十八,终于决定一家人去一下年货博览会,买些东西回来,安心过年。


谁曾想,去了才发现,偌大的一个会展中心,已经没有多少摊位了,摊位稀疏,顾客冷清,丝毫没有一点年的气氛。加上空气陡然降低,转一圈稍微买点牛肉、水果和凉菜,就不想再多停留,匆匆地离开了。

下午,带上父母一起去超市,再买些小东西。超市里明显的人多了起来,招徕顾客的商家,来来往往的顾客,车水马龙,年的气氛渐渐地浓起来了。本来打算和母亲一起逛的,买点醋和其他调料的,可是人又龙,要买的多,就兵分两路,最后会合。年货置办好了,满满两大车,可是却觉得意犹未尽。怅望远方,不由得想起在老家办年货的情景。

图片发自App


那时候是赶集,本来隔天才有集的乡俗到了年前就变了,一到腊月,几乎天天都有集。之所以是选择有集的这天去办年货,主要是东西多,可选择的余地大。小时候都是父母带我们去县城的集市,可以提点小东西,重点还是逛逛,感受年的气息。

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母亲带我们买什么时往往都会货比三家,先看卖相,再问价格,然后砍价,一切谈妥后成交。小时候总是觉得不耐烦,买什么就瞅准盯稳,买了就走,为啥要这么费事,这个摊位前问问,那个摊位前看看,不嫌麻烦。后来才明白,一方面是为了买到好东西,就像现在的东西也要看品牌和品质一样,另一方面就是可以买到更优惠的,不要上当受骗,毕竟家里并不富裕。集市上的各种商品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停留最多的地方便是食品区,什么海带、粉条、豆干之类的,当然肉类更是必不可少,不过也不多。有时也会买少量的海鲜,鱼虾什么的,来尝尝鲜。一天下来,大家逛得精疲力竭,但是满载而归,还是乐在其中的。

印象最深刻的那次在家办年货,也该是十七八年前了吧。小时候总是跟着父母走,带到哪里逛到哪里,可那次,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在集市上行走真是寸步难行。我突然意识到,不能继续跟在母亲后面,任她很小的身子被人挤得东倒西歪。于是,我冲到她前面,为好跌跌撞撞地挤出一条路。母亲选好东西,我来算好账,东西也都是我拎着。一路上,有时人多太挤,难免也会与路人发生冲突,在他骂骂咧咧中,我怒目横眉以对,毫不让步。这也算是成长中的插曲吧,是办年货中最难忘的记忆。

图片发自App


当然,还有一种经历也是无可弥足珍贵的。那时候喜欢热闹,总想着能一起逛的人越多越好。有时能碰到一个熟人,一个亲戚,大家一起逛街是一件充满惊喜的乐事。当然,有时我们会约会,和大姨约好,一起去赶集,去办年货。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但是在市场上只要转一两个来回,约好的人会立刻找到,既充满惊喜又意料之中。有时候几家人一起逛街办年货,看上的东西,你一斤,她二斤,大家都买一点,还可以优惠。

现在的集市估计还在吧,只是可能会寥落一些,拥挤热闹的年货市场应当在超市。那里囊括了市场中的一切,不用讨价还价,只需要选好货品,到收银台去结账,省了很多麻烦,却也少了太多趣味。

在老家随父母置办年货,那是记忆中最珍贵的一缕,时常会在望乡的日子想起,心向往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母亲办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