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回忆上海行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刚好是疫情爆发前,我们去了一趟上海,那天是2020年1月14号。

上海这个地方,对于生活在小城里的我们,是一个魔力的存在。说不出为什么,大概是从初中看郭敬明的《小时代》,里面把上海描写的流光溢彩,物欲纵横,各种那时我看不懂的奢侈品品牌,和无法想象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一颗对上海的好奇种子就种在了心里。真想去看一看,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后来一波波的偶像剧兴起来,总能看到上海的地标性建筑,而那些又甜又完美的结局让我深信,一切完美的爱情都会在这个城市发生。再后来,只要电视里出现写字楼里的office lady ,以及夜晚俯视视角中的霓虹灯彩,我就会觉得,那就是上海应该有的的样子。

而这次上海之行,却让我对它有了更加深刻的全新认识。


【Part  1快中有慢的生活】


初来乍到,上海的生活节奏很快,这早有耳闻。当我们真正脚踏在这一方土地上,才发觉我们的步伐是多么的缓慢。那天晚上大约六点钟,我们下了飞机,走在机场大厅,可能是工作日的缘故,大厅内并不那么熙攘,听不到什么交谈声,以至于这样冷清的场面让我们原本应该滔滔不绝的兴奋谈论变成了窃窃私语,稀疏的乘客只自顾自的从我们身后走过,我们也不由加快了脚步,可追赶的却很吃力。后来在人行道上也如是,每次过红绿灯必是我俩走在最后。

三天的时间里,我们一直搭乘地铁去到各个地方,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然也无需其他,上海快节奏的生活在地铁站这种人流汇聚的地方便更加鲜明。无论进出,鲜有结伴而行的,鲜有热烈交谈的,所有人都低头行走,步履匆匆,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无暇顾及旁人,也不关心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反而我俩挽手交谈,慢慢踱步倒显得有些特别。在地铁里,抬眼望去,清一色的都在低头看手机,谁也不知道此刻身边的座位来了谁或换了谁,所有的人都保持相同的动作,悄无声息,只有地铁开动时带过的阵阵风声、轰隆的鸣响声和到站的叮咚声,乍看过去,倒像是地铁里的一切都是一场梦,人们被定格在梦里,只能等待外界伸手把这个梦敲碎,然后再醒来。

可是不得不承认,尽管匆忙,上海人的生活也是精致的。

我们去到过南京路步行街的世茂大厦,也到过清晨路旁的早餐小店,他们的细节之处皆精致,这无关于店面装潢是否华丽,在人心。大学时候有一位上海男同学,曾听他舍友描述过他的生活过得如何精致,如此看来,上海人的讲究是一种习惯。

且不说购物商厦里如何讲究,单就路边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早点摊,也把细节做的一丝不苟。摊上的早餐选购牌,甚至把豆浆都细分为了甜浆、淡浆和咸浆,这要是搁在我们北方,怕是要在餐桌上摆好调料盒,想喝什么口味全凭自己料理吧。主食的花样就更不用说,锅贴,生煎,小笼包,不一而足,连生煎也是各种口味,连早餐都如此精细,看来在上海吃饭,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他们的精致不止于此。

走在上海的街头,地面纤尘不染,正好赶上连绵的阴雨天,细雨打湿了路面,干净得好像在发光,就连水洼看起来也清冽,啪的一下踩上去,清脆的声音便直达心底。我们去了几家书店,文具店,刚踏进去,时光都慢了下来。店内装潢充满着精致的文艺气息,物品摆放也一板一眼,一个格子放一瓶墨水,一墙的墨水都是相近的颜色,书籍、信纸的摆放看起来就像拿着刻度尺度量过,多一分少一寸都不行,整整齐齐地附在自己的格子间里,店员们正拿着清洁布,小心翼翼地把一瓶瓶的墨水拿下来慢慢擦拭,再重新一瓶瓶放回去,所以就连最高处格子里的墨水,都没有一丝灰尘,玻璃瓶在灯光下闪光。我不禁好奇,在节奏如此之快的城市,人们还能静下心来做事情。他们的身上像装了一个转换按钮,路上时,是匆匆,做事情时,是匠心。

于是,这里的人们给我的印象就慢了下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路上——回忆上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