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为什么“过敏性”疾病肆虐?而一般的治疗为什么不对路?

      我这里所说的“过敏性”疾病主指西医所谓的过敏性鼻炎以及一些以皮疹烂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类疾患如风疹、湿疹等。

      西医说是过敏所致,其实是扯淡的事。因为检测出的一些过敏原,患体有者就根本没见过,更不用说接触了;有者倒是接触过,但禁忌以后还是照样发病。前几天,有家长带患湿疹的小朋友慕名来诊,说大医院竟查出患儿对大米、小麦面过敏,让家长给患儿忌口,这让小孩又添一层痛苦,我又忿忿然地说,扯淡,该吃吃该喝喝。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西医表现幼稚得既让人忿忿又让人哑然失笑。

      那么,我这里为什么还要引用“过敏”这个词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术语太“约定俗成”了,我引用它,是打了引号的,就是为了引起大家的专注,而引导正确的认识。

      在中医学角度,这类疾病就是因为患体内有伏邪潜藏,而使“内生态”动态平衡失调;在节气或季节变换时,因天人相应,机体“内生态”借外气之变势而发动自身的自调系统以欲驱邪外出,于是,就表现出一些西医所谓的“过敏”症状。说白了,这类病证还是患体自身的自调反应,内因是伏邪,外因是自然之气的变化。如果患体内无伏邪潜藏、“内生态”动态平衡的话,则绝无什么“过敏”病证的发生;要说有“过敏”,也是对外气变化的过敏,而不是其它。例如,于初春之时,自然之气欣欣然处于升(生)发之势,木气舒发,相应地人体肝木之气亦升(生)发较盛,而“内生态”借此升(生)发之势启动自调功能欲驱伏邪外出;因有这个升(生)发之势的激荡,故症候表现比其它节气变换时尤为“肆虐”。

      这个“伏邪”的来源在不同的患体是不同的,有者源于先天孕育时,多见于婴幼儿之胎毒皮疹、儿童胎毒未尽之皮疹;有者源于后天,多见于外感而治疗失宜者,当然尚有体内动态失衡而滋生邪毒并盘踞死守者。

      伏邪的性质,有者属风属寒,有者属热,有者属湿,有者则因时长而互生互兼,并衍生出其它病理产物,如湿热郁毒、风寒痰饮、痰湿痰热、血分热毒等等,不一而足。

      伏邪的位置亦有不同,有者伏于太阴(肺)系,有者伏于少阳系,有者伏于阳明系等,有者伏于气分,有者已入血分,有者则同时伏潜于多系多位,如“过敏性鼻炎”其邪属风寒痰饮者多伏于太阴肺系,属热者多伏于太阴、少阳、阳明合系;湿疹风疹其邪属寒者多伏于太阴肺系合太阳膀胱系,属热者多伏于少阳三焦系合阳明气分系,或者厥阴肝系,久则血气分并伏矣。

      这类病证怎么治疗才算对路?一言以蔽之,顺势而为也。就是根据患体“内生态”之差异以及伏邪源头、性质、位置之不同,以精准方药或其它手段和措施,顺势扶正,顺势驱邪。这时候,给邪以出路非常重要,或通过皮肤肌腠以汗排,或通过五官窍道以疏泄,或大小便前后分消,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以期达到邪渐排、体渐廓、“内生态”渐趋平衡、一气周流渐趋顺畅而邪无立足之地、“过敏”之内应自除的效果。这时,单纯清热解毒止痒的方法方药往往就是压制正气、倒行逆施的途径;虽然或有症状减轻之时,但这是通过压制正气、压缩伏邪而达到的,使正气受损,“内生态”失去活力,伏邪将更为深固,而后患无穷焉。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邪毒外排的原因,可能在治疗初期一段时间,出现外在症状突然加重的表现,但只要医者自信,患方信任,坚持不懈,这个状态又会逐渐改善;或许后续治疗中症候又有不同时段、不同程度的反复,但只要整体向好,就不会是问题,因为这正是此类病证治疗过程中的表现规律。

      关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我以前写文谈过不少,兹不赘述,这里就针对湿疹之治,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简单谈一下方药运用问题。

      因为“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一般慢性顽固性湿疹,其邪多伏于少阳三焦气分或太阳膀胱经系,尤以少阳湿热浊毒为多见;急性发作时多表现为浑身起红色皮疹而痒,挠破则渗血水,继又结痂脱落,此伏彼起;而于双肘窝、双腘窝、腹股沟、会阴前后等皮肤皱褶及关节处常固定不移,因之这些部位的皮肤增厚、粗糙而沉色,皮损缓解期常有大量皮屑脱落;发作期肤温抚之常觉热,口渴引饮,或口干而不欲多饮,大便干或溏,味多臭秽,小便色黄;舌质多暗红或红,苔多白腻,或透黄,脉多浮滑,于此,余常以半个小柴胡汤或柴胡方根(柴胡、半夏、黄芩)合消风散化裁治之;有者三焦肝胆湿热盛者,可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之,但因其苦寒质重,泄力猛,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有所不宜;有者则以风湿郁伏为主,症候除过上述基本表现之外,患者多面色黄白,怕风,皮疹多暗红不艳,挠破液多血少,舌淡苔白腻,脉多浮缓或濡缓,于此,余常以半个小柴胡汤合荆防败毒散化裁治之;有者则以血分热毒为甚,如皮疹或挠痕红艳,痒甚,挠破则血多液少,舌深红,脉浮滑数,于此,余常以青蒿鳖甲汤合消风散化裁治之;热毒盛者,可合以五味消毒饮化裁;湿热浊毒盛者,可合以甘露消毒丹化裁;热毒伤及阴分而舌红苔燥者,可合以两地汤化裁;气分伏热者,常合以升降散;如热毒已入血分,则易升降散方中姜黄为郁金,以便入血而凉血散血耳。

      另外,余常合入以下药对于方中,则如虎添翼也:一者,合白鲜皮、地肤子以强泄热解毒、利湿导浊并通络止痒之效;二者,合僵蚕、蝉蜕轻清宣透、搜剔逐邪;三者,合六一散泄热导浊、宣通内外、通达津气;四者,血分者合紫草、丹皮以凉血、解毒、散瘀。

      经多年临床经验,以上述之法,如能坚持施治,忌口生冷、辛辣、油腻、煎炸、味厚、气浊之品,多可取得良好而稳定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季为什么“过敏性”疾病肆虐?而一般的治疗为什么不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