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蓉城

锦江近百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图片来源网络

蓉城,这座古老又神秘的城市,有着三千年的历史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流趟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韵,牵系着无数古今志士的思绪。

“名都真个极繁华,不仅炊烟廿万家。”是蓉城的雍华;“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是蓉城的印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蓉城的生机。

美丽的蓉城,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便是它与诗的关系。

历朝历代,蓉城出过许多诗人,来过蓉城的诗人更是无数。诗对蓉城的影响,如同春雨般蔓延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蓉城,是一座休闲城市;茶馆,更是它休闲的象征。人们工作之余,喜欢坐在茶馆里品茗作诗,享受生活的那份惬意。

图片来源网络

这里有着人们自发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当第二日再到茶馆时,发现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互相打擂台,其他喝茶品茗的人们则在一旁观看,评论。这样对诗、谈诗的场景,也是蓉城的一大特色吧!

曾看过一个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由于战争期间经济拮据,店家怕客人吃完饭不给钱或是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了自己的面子。于是,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帐三请孔明。”句句用典,通俗好懂。客人们看后会意一笑,皆大欢喜。

在蓉城,诗不止是文人雅士的风雅唱和,更是人们居家过日子的一种恬淡,以及在生活中忙中作乐的乐观心态。

诗意蓉城,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诗的意境,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深深沁润,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经过长久岁月的沉淀,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

人们提到杜甫,总能想到他的草堂,这真是蓉城的福气啊!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了上百首诗歌,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因此,成都人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的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去祭拜,已成为许久以来的习俗。如果没有这长久的珍惜与敬重,又如何能形成诗的传统?

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家人,从甘肃同谷步行了一个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了时任剑南节度使严武门下。不多日后,杜甫便离开了严府,在浣花溪旁搭建了一间茅草屋,写下了《堂成》一诗: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通过此诗,诗人道出了初建草堂时的情景与当时的心情。

后来杜甫在《江村》中写到:“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通过此诗,写出了浣花溪旁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杜甫的诗,平易通俗,令我们会心会意,读着朗朗上口。因为杜甫的诗句平易易懂,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蓉城这座城市的诗意,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图片来源网络

诗,如同温暖的阳光,沐浴着美丽的蓉城;诗,如同蓉城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深深地将它萦绕……

图片来源网络

蓉城,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更是一座诗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意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