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记者|乔宇龙:砺笔成锋铸鲲鹏

2017-12-24 中国石油大学报

砺笔成锋铸鲲鹏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乔宇龙

“学生记者就是要有激情、有责任、有担当”,讲台上的他掷地有声,挥斥方遒。他,就是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现任大学生记者团秘书长,也是学弟学妹口中的“龙哥”——优秀学生记者乔宇龙。

翻开乔宇龙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本,每一页的采访提纲和会议记录都记录得密密麻麻,在扉页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话,“写好新闻无捷径,多看多写才有用。”“默默耕耘”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两年多的时间里,乔宇龙累计在校报发表稿件十万余字,新闻作品曾登上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等多家外媒,青岛日报报社也留下他实习时学习的身影。

因兴趣而加入,有责任才要坚持。他知道,大学生活里,学习固然重要,但第二课堂会使大学更加充实。正如他所说的,成为一名学生记者后,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热爱并可以为之坚持四年的事情。

生活中,他说话幽默,性格开朗;对待工作,他会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做一颗种子,沉下去,长出来。”从几百字的图片新闻夯实基础,到挑大梁撰写几千字的特别关注,再到成为第一个在校报独立发表评论的2015级学生记者。每一个活动,每一篇稿件,他都会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事先构思好报道思路,对他的小组做好工作安排。“他想的总是特别全面,能挖掘到别人注意不到的东西”,他带过的学弟学妹都有这样的感觉。

他对自己的新闻作品要求非常严格,采访、成稿、修改、反馈、再修改……在他看来,新闻就是经过工厂严格加工的零件,少一道工序都不能出厂。有时一字一句,他都要反复推敲,做到“言出有因”;提前两天时间将改好的稿件交给编辑老师,做到计出万全。乔宇龙经常对学弟学妹们说,稿件上的署名不是为了表明稿费的归属,而是对新闻沉甸甸的责任。

“写作不是搬运,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不甘于被锁在固定的“模板”里,他力求在新闻形式和手法上大胆创新,今年六月的夏天他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我的大学日记》献礼毕业季。“理科生同样可以‘玩’新闻,并且要‘玩’就玩得精彩!”

乔宇龙在山西吕梁支教

学生记者要有深度,更要有温度。大二暑假,他跟随同心圆麦子支教队前往山西吕梁支教。站在讲台上,他给孩子们讲大学里的课堂,讲海边的生活,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脸,鼓励孩子们勤奋学习,走出大山。直到现在他还与当时的孩子们保持着联系,关心着他们的发展。

11月29日,乔宇龙在传媒中心度过了他大学的第三个生日零点,看到工作群里大家对他的祝福,他尤为感动,“我从来不把这里当作一个社团,而是像家一样仔细经营。”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像是他的亲人,而学生记者的身份带给他的不仅是一摞厚厚的证书,更是潜移默化的成长。

“牢记自己的两个身份,一是学生,二是学生记者。”乔宇龙的大学目标很简单: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做一名优秀的学生记者。细心发现,用心思考,不懈探索,用力成长。问他何时停下脚步,他答道:我永远在路上!

摄影:王雨欣 张冕桐

文字:徐文华 蒋晨

编辑:井维栋

主编:周小卉

你可能感兴趣的:(优秀学生记者|乔宇龙:砺笔成锋铸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