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鼠

    以物喻人,以平素生活中不大起眼的小细节,来反喻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丑恶嘴脸,鲁迅先生可谓是炉火纯青!

鲁迅先生表示自己是仇猫的,但当时的现代评论派说“狗不是仇猫的么?”  狗·猫·鼠  一文表示的就是鲁迅先生以散文杂记的形式对当时的“推理逻辑性评论”回应。

文里首段便让我记忆深刻,“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这就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智慧,语言的魅力被体会的淋漓尽致,表面文里像是什么都未明言,一切都未明说,但个中滋味皆在心头。

对于人禽之辨,这样的笔法又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这段文字对于全文是振聋发聩的,简单的自然界食物链法则经过这样的描述,对人的类比作用并不是简单的了。这对当时的当权者,、“评论”者、“名人或名教授”其内心的真实表述责问是直接的,有深度的表达。文笔如刀,不外如是!

接下来便是对时局的讽刺了,鲁迅先生的文笔一向以此著称。当时的时代背景已经不好赘述,有兴趣的话通解全文便可知晓,但鲁迅先生将其代入到仇猫之中,反响却是耐人寻味。“去年海昌蒋氏在北京举行婚礼,拜来拜去,就拜了十足三天…………然而我却毫不生气,这是因为无需我到场,因此也可见我的仇猫,理由实在简单,只是它们在我耳边尽嚷嚷的缘故。”这让我明白了写一段话为什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理解了为什么读书人会拥有如此大的能量。对于政治斗争来说,文学知识并不一定会成为决定性因素,但是对于人民思想上的净化和舆论的导势,一杆笔将会是整个天平的杠杆。

紧接着便是高端性的幽默,咬文嚼字的魅力不外乎这样。“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婚”,“敬请观礼”或“阖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花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从中,我可以感觉到一个鲜活的灵魂,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但他又并不和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们直解其中味,难表其文字。

看完文章,或许我并没有真正的走进作者的内心,也仅仅了解了一点皮毛,但是我感受到了一次灵魂上的升级。这与心灵鸡汤决然不同,它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雨露,让人感到每一处都充实,不噜苏做作。

鲁迅先生果然不仅仅是作为文学家出现在课本中,他更是作为思想家坐落于民族中,他的文章不仅是技巧上的指导,更是精神的享受!我能体会到这样一位文笔如刀般犀利的文人内心的一抹柔情,一份深沉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狗·猫·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