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克鼎:要成功,靠祖宗

聊了那么多青铜器,大家应该发现青铜器的命名套路了。

首先,看外形判定它的类别,是鼎、簋、尊还是别的什么;

其次,看铭文,判断这件东西的主人是谁;

最后,用“主人名”+“类别名”构成文物名。

之前聊过的何尊、过伯簋都是这个思路。


当然,有时器物上没有铭文,或者铭文上没有主人的名字,我们就只好根据特点命名。

比如之前聊过的四羊方尊、人头銎钩戟。


现在问题来了,上海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大克鼎”,它是什么套路?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

大克鼎上的铭文很长,有290字,铭文最后说:

克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不显鲁休,用乍文且师华父宝彝,克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由此可以判定鼎的主人是克。


按正常的命名思路,大克鼎本该叫“克鼎”的。

但是,挖出来的属于克的鼎并不只这一件,还有七件小的。

所以为了区分,这件大的叫“大克鼎”,七件小的叫“小克鼎”。 




故宫里的小克鼎


七件小克鼎有三件在日本,另外四件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有人说,小克鼎的大小相次递减,但按我查到的信息,它们的高度好像都在35厘米左右。


35厘米和93厘米差的还挺大的,我个人认为七个“小克鼎”是一套,大克鼎不在这个系列。

西周有列鼎制度,一般都是奇数,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克用七鼎该是向诸侯看齐。

之所以克是向诸侯看齐,而不说克是诸侯,是因为铭文上有交待克的身份。


铭文拓片


故宫博物院藏的那件小克鼎,上有72字铭文,开头是这样的:

唯王二十又三年九月,王在宗周,王命膳夫克舍命于成周,遹正八师之年,克作朕皇祖“0004”季宝宗彝。

这个“0004”和以前文章里的“0128”一样,代表这个字仍有争议。


和上次一样,一个字不认识,不妨碍我们理解大意:

周王二十三年九月,周王在西都宗周(在今西安)。

周王命令膳夫克到东都成周(在今洛阳)发布命令,整肃王的部队成周八师。

同年,克作了这批祭祀祖先的礼器。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克的职位是“膳夫”,也就是厨师长。

但在小克鼎的铭文里,克干的活不是颠勺,而是传达王命。

这或许和早期中央政府规模不大有关,王宫内官比较少,所以膳夫有时也会被委以重任。

往前追溯,商汤时代的伊尹也是以厨师身份出道,最后成了宰相级别的大臣。

这些事都提醒我们,不能用后来御膳房里的御厨想象当时的膳夫。




大克鼎铭文拓本


大克鼎铭文290字,可分两段:

第一段说克的祖先师华父很牛,为周王室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周王让克承担出纳王命的工作;

第二段写周王对克的册命和赏赐。


也就是说,克能成为膳夫、出纳王命,然后做大克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出身好。

这和我们之前聊过的何尊有点像,何会做何尊,直接原因是周王室念他爹的功劳。

西周是不是世卿世禄制还有争议,但看这些青铜器,那或许真是个拼爹的时代。


很多青铜器,包括上面的大克鼎、小克鼎,铭文的最后一句都是——“子子孙孙永宝用”。

我们当然可以解释说这是宗法文化,是后人对先人的纪念。

但在当事人而言,很可能有现实利益的触动:感谢列祖列宗,没有你们当年的奋斗,就没有我今天的躺赢……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克鼎:要成功,靠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