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速3000字每分钟
>> 1.阅读的速度。阅读的速度是阅读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成年人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300~500个字,快的话能达到每分钟800~1000个字。也就是说,一本书,按平均10万字算,如果你是普通阅读者,应该在4个小时内看完;如果你是高效阅读者,应该在两个小时左右就能看完。
>> 2.阅读的准确度。光有速度还不行,阅读的准确度也非常重要。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因为看书不认真,有些地方我们看错了,会影响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测量阅读出错的指标是“折返率”,“折返”就是折回头再去查前面某一部分讲过的内容。一般来说,阅读一本书我们能容忍五次左右的差错,也就是说,我们允许五次折回头去纠正我们读错的内容。
>> 3.阅读的理解度。阅读不光是看懂文字,还需要理解内容。理解度就是对一本书的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否了解书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第二,是否理解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读者,你是否100%抓住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理解度可以自己评估,看完一本书,到底是懂了50%、70%还是全懂了?你自己心里会有个评判。
>> 4.阅读的记忆度。没有人会记得书里的每个字,但是书里的概念你记得多少?重点内容你记得多少?书的整体框架你记得多少?考察记忆度的方法就是做测试题,就书里提到的内容做随机测试,可以评估你的记忆度。
>> 5.阅读的转化率。阅读是接受外界的知识,接受度是很好测量的,看看你是否理解、是否记住即可。但这些内容你到底吸收了多少是很难评估的,因为吸收是把书本里的知识内化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是从输入到消化再到输出的“三级跳”。测量转化率的方法是写作,看完一本书之后最好能写点儿读书笔记,这有助于阅读后的消化吸收。
◆ 1.5 阅读到底难在哪儿
>> 阅读到底难在哪儿?这个问题的答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的读书能力没有匹配上读书的野心。
◆ 第2章 快速阅读法
>> 决定阅读速度的四个因素:视野宽度、扫描速度、信息残留度和屏读能力。
◆ 2.2 用竖式阅读提高扫描速度
>> 阅读是一个消耗体力的事,长时间阅读,眼睛会疲劳,大脑会疲劳,而逐字逐句地阅读会加剧这种疲劳感。如果是扫描式阅读,整个阅读的节奏会改变,从过去单一平稳的阅读节奏变成“重点—思考—重点—再思考”的跳跃式节奏。这样的话,同样的阅读时间内反而不容易疲劳,阅读的效率也会更高。
◆ 2.3 瞬间记忆和信息留存度
>> 影响看书速度的另外一个因素叫信息残留度,就是对于之前看过的信息还留有印象的比例。
◆ 本章练习 限时阅读法——突破极限的阅读方法
>> 第二种情况是自己限定阅读的时间,用时间倒推阅读的速度。比如要求自己1小时看完一本书,按一本书平均200页计算,60分钟看完200页,平均速度就是每分钟看大约3.5页。如果是10分钟看完一份材料,材料一共100页,那就需要每分钟看完10页。
◆ 3.2 精读的核心是“快读慢想”
>> 慢读只在一个地方有意义,那就是不认识字的时候,比如小朋友读书很慢,因为他们有很多生字不认识,要一个个认;我们读一些英文原著,读得也很慢,是因为我们有大量生词不认识,要逐个识认。除了这些情况,慢读只会干扰我们思考的节奏,把原本系统的内容变成散乱的细节,从而影响阅读效果。
>> 先快读、再慢想,等于把阅读过程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部分。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而且可以帮你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思考重点上,也有助于阅读理解。
◆ 4.5 读懂课本和教材的方法
>> 从稀缺性入手,《经济学原理》提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 本章练习 借助思维导图,60分钟读完一本书
>> 如果这本书有目录,花1~2分钟浏览一下目录,尤其要注意每一章的标题,了解这本书大概的逻辑框架。
◆ 附录 100个有关阅读的快问快答
>> 一目十行是说扫一眼就能看到十行文字,这大概相当于多快的速度呢?扫一眼大概是两三秒,10行大概有200字,两秒看200字,一分钟就能看完6000字。以这样的速度,差不多20分钟能看完一本书,这是一个相当快的阅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