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独行人 ——张謇

   

    昨天读了一篇文章《寒夜独行人》,感触很深。

    文中所讲的人物叫张謇,名字很陌生,但读后深深感动。

      张謇(jian)(1853-1926)1853年出生于江苏南通海门市的长乐镇,是清末的一位状元,又是一位实业救国的了不起的人物,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的创始人。

      张謇的出生地海门,位于江海交汇之处,那里东西文化汇接的前沿地带,移民思想开放,具有一定的市场观念,商品意识。对于当地人来说,江岸时涨时坍,生涯迭变,祸福无常,增强了忧患意识和顽强拼搏精神。张謇四岁时,父亲送他入私塾,请名师调教,激励其刻苦向学,成材高就;又诫勉他注重接触实际,力戒空谈,“知稼穑之艰难”。为他日后养成开拓的意识、坚毅的性格、务实的精神,进而成为出色的实业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謇活了七十三岁,前半生颠扑于科举路上,才气高,文笔好,受到 “帝师” 翁同龢的赏识与提携,最终状元及第。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謇对晚清积贫积弱的根源作如下剖析:中国之病,“不在怯弱而在散暗,散则力不聚而弱见,暗则识不足而怯见。识不足由于教育未广,力不聚由于实业未充。”

  1898年,“百日维新”之后,翁同龢被慈禧罢免。张謇目睹官场险恶,半月后,请假南归。决计抛弃仕途,走实业、教育兴国之路。

      张謇开始创办实业,其实,他的创业之路十分艰难。

      张謇最初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时,筹资艰难,四处碰壁,他到上海招股没有收获,甚至没有旅费回去。只得在马路上卖字赚取旅费,“听着诽谤之词不敢辩驳,蒙受侮辱也不能作色。”

    但凭着他坚韧的性格与非凡的毅力,大生纱厂渐渐有了起色,并扩大了规模,效益越来越好。他先后创办了二十多个企业,涉及纺织、印染、印刷、造纸、火柴、肥皂、电力、盐业、垦牧、桑蚕、油料、面粉、电话、航运、码头、银行、房产、旅馆等多种行业,还兴办了三百七十多所学校,重点是师范教育、职业教育,他创办的通州师范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他还创建了工科大学,被称为 “状元实业家”。

      张謇思想开阔,目光远大,他的理念是:“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令人遗憾的是,张謇常常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严重拖累了大生纱厂,再加上1922年棉贵纱贱,市场走黑,棉纺织业危机以及政府不积极支持的态度,使得大生债台高筑,走向衰落。

      1926年,张謇病逝,出殡之日,南通万人空巷,为他送行。 

教育大事

1905年,张謇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这是复旦大学的前身;

1907年,创办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

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今南通中学)

1909年,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上海海事大学)

1912年创办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前身),还有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今上海海洋大学),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

1917年,张謇支持下,同济医工学堂在吴淞复校(同济大学前身);

1921年,上海商科大学成立(南京大学前身),张謇是主要创建人之一;

1924年,纺织、农业、医学等职业学校合并为南通大学,与南通大学有渊源的高校还有:东华大学、江苏农学院(后并入扬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后并入苏州大学);

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后部分系科迁入扬州师范学院);

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校。

其他成就

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09年,创办了南通电灯厂,城市开始用电灯照明;

1913年,建立大聪电话公司,创办南通城乡邮政和电话业务;

1916年,设立气象台,为生产生活服务;1919年,建成南通更俗剧场,丰富生活。

      张謇一生,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胸怀大志,尽个人微力,兴实业,办教育,点燃星星之火,激励民心,令人敬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夜独行人 ——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