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本文改编自《洋葱阅读法》
今天要介绍的是《洋葱阅读法》。这是一本介绍阅读方法的书,也是告诉我们如何将阅读变现的书。这里面讲的内容都比较简单,很适合初学者阅读。当然,仅仅是找出书的框架,或是对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又缺少新意;因此本书评就采用和其他书籍做对比的方法,来找出其间的异同。而与本书要对比的书籍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笔者前面的书评里讲过,《如何阅读一本书》尽管难读、啰嗦、翻译质量不好,但其对阅读方法的介绍最全面、系统。而关于这本书主要内容的介绍,可参考这篇文章。而对比之下,《洋葱阅读法》有这些不同。
★ 心态调整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介绍了,获得良好地阅读效果,良好的阅读心态不可或缺。而良好阅读心态的关键,就是要能主动阅读,进而哟提出“阅读四问”。
而《洋葱阅读法》告诉我们,阅读时遇到问题、困难,而其根源,往往在于我们自己。这又是我们大脑特质照成的。因此,阅读要带着兴趣,知道兴趣点与阅读目的,并提升兴趣的层次。
◇主要内容
要调整我们的心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建议在阅读时,时刻关注你大脑的偏好,尽量避免受到无用信息的干扰和刺激。
大脑偏好有:
1、简洁化,大脑喜欢简洁的,而讨厌复杂的。密密麻麻全是文字的书会有那么一点儿讨厌。在笔记中用很清晰、简洁的示意图来记录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大脑就会特别喜欢,因为一下子就能看到重点。
2、结构性好,大脑喜欢结构性强的东西。结构越清晰的,大脑就越容易记住。一堆碎片化信息,我们很难记住,但如果是成体系的、结构化的东西,往往就很容易记住。
3、图像化,大脑喜欢图像化的东西,即大脑喜欢看图。
4、奖励自己,大脑有奖励自己的偏好。大脑总是觉得自己很辛苦很累,因此喜欢得到奖励。可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自己一次。
二、要在自己精力充沛的时候阅读,而非精力不足、状态不佳时阅读。
三、我们要让自己集中注意力,阅读时标注重点,带着目的和问题去阅读。只有这样大脑才会知道,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关注什么。
四、读书的时要专注,提升专注力。在特定的时间里,只用心专注于一件事情,并努力做到极致。如果觉得这么做有难度,可以尝试用番茄钟来帮助自己。
五、要增强记忆力,只有个笨办法:复习。这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分享、测试、反复练习来提升记忆力。阅读会提炼重点,之后会加入一些个人的观点,然后再去重构一遍内容。
六、从入门级的书开始阅读,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要让自己的能力能应对当前的压力。先通过入门书籍培养阅读兴趣,之后再挑战难度大的书,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七、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读多久都可以,只要有一本书能随时拿出来看,阅读的习惯就可以慢慢养成。
◇补充知识1:个人成长
个人成长可分为两部分,一类是平时接触的一些技能和方法,这很容易改变;另一类是每个人都有的各自的思考方法和心智模式,然这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个人成长方面,特别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技能和方法,更要注重心智模式的学习和提升。
当能力不断提升时,会慢慢地发现自己能够满足更多的期待,未来阅读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随着阅读的数量逐渐增多,你就会发现其实未知、不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不会觉得这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你已经具备了学习的勇气。
当你试着思考和回答这些位置、不了解的问题时,恰恰是需要提升思考能力的时候。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技能和方法,还要关心思考方式和心智模式。
怎样去改变心智模式?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有智慧、有见解的人?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而阅读这个渠道的优势很明显,比其他方式都更简单、成本更低,而且阅读的系统化程度很高。
◇补充知识2:兴趣金字塔
兴趣也是分层级的,像金字塔一样。最底层是感官兴趣,也就是你觉得这个东西是否有趣。往上一层是学习兴趣,就是你发现这个东西后,想研究一下,想知道它是为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再往上,就是职业兴趣。
在阅读时不妨做一些加法,尝试在读书时加入一些有趣的东西,通过这些方式可把原来觉得枯燥的东西变得有意思。 当有了兴趣之后,你就可以慢慢将兴趣从感官一层逐渐提升到职业一层;这并不是说要把所有的兴趣都变成职业,而是至少你的人生从此多了一种可能。
★ 阅读层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按照层次由浅入深,将阅读分为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而《洋葱阅读法》中,将之分为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
碎片阅读与快速阅读大致对应着《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检视阅读,不同的是碎片阅读是针对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一些零碎的文章(如公众号文章、文摘等短文)。而快速阅读则强调快速了解一本书。相比于《如何阅读一本书》,本书对具体的操作方法,都做了自己的补充。
主题阅读也基本上对应这《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主题阅读,方法步骤都大致相同,只是作者认为主题阅读层次要更低一点,且认为此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主题、了解主题,为主题在不同的书或文章中寻找解答而已;因此相比于《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对其做了简化。
深度阅读大致对应《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分析阅读,但操作步骤却要简化很多,有点类似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实用性书籍的阅读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某方面的内容。
★ 碎片阅读
碎片阅读相当于将【检视阅读】用在碎片化的文章上,比如说公众号、网页、知乎、文摘等短文的内容。
◇概念的收集与理解
“碎片阅读”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以碎片化理解的方式去学习碎片化的内容。
碎片阅读的核心是概念,所以你只需学习一些概念,然后将它们进行组合就可以了。
因为概念背后,每个概念彼此盘根错节地相连着,当知道的概念越多,对其理解也就越多;就会发现你看问题的思路、层次和角度就越发通透,有深度和广度。因此除了我们学习的方法论,我们的核心其实还是概念以及概念的关系。
一旦对概念有了充分了解,就能知道事物真正的含义和秘密;这取决于如何将自己所了解的和其他事情相关联;这样才可形成“内化”。所以学东西时,要的就是这种内化的过程。
阅读时要学会收集并整理出自己的概念。收集完概念后,要知道它们是从哪些结构里选择、呈现出来的,这就要学习一些系统和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是怎么使用这些碎片化的内容。学习任何东西都会讲到知识体系,其由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课程,一个是图书。大部分专业书都成体系化且非常清晰,因此,看一本书可以从目录开始。
收集到碎片化内容后,需要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当关注一个领域时,如没有构建知识体系是不会知道到底应该关心什么内容的。
◇碎片阅读的方法
碎片阅读分为三个步骤
一、提炼:选择自己觉得重要、有趣、有价值的部分,把它们提炼出来。
二、链接:要跟自己的经验相关联;要学会发现所读的内容中是否有我们熟悉的。
三、融合:通过拆解提炼后的内容,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当掌握核心知识体系后,可随意进行组合。
四、总结:找到内容后,拆解、提炼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一个过程。
最好的学习是要适时地去分享,因为在分享时,也可验证我们是否真的搞清楚了概念。这是在教会别人的同时,可以验证并巩固自己的方法。
◇补充知识
很多人学习起来感觉很累而很少花心思认真坚持,是因为只知道把知识输入变得越来越多,却忘了如何去消化;只有把这些内容真正消化掉,才会变成输出。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是对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他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第三是看他有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第四是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以上第三、四条的方法论和经验,是在形成了概念的连接,建立了一些知识体系,有了一个知识结构,和一些成熟的套路之后才逐渐形成的。所以实际上基础就是前两条。
★ 快速阅读
这里介绍的快速阅读的方法,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介绍的【检视阅读】的方法非常类似,只是对其增加了具体化的操作。可将其分为以下步骤:
一、提问,读书前要明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以及有没有了解过同类书,如果没有该怎么办?
只有学会提问,大脑才会对内容感兴趣,因此要学会题问。提问要多提开放式问题。
二、预习,与【检视阅读】第一阶段前半段类似,了解这本书是怎么写的,应该怎么读。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读,或哪些部分值得读。
三、扫读,快速翻阅,标记重点与关键片段。此阶段与【检视阅读】阶段一的后半段或阶段二类似,做笔记的方法也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的做笔记的方法类似。
四、重点去找和自己的问题有关联的部分,提取核心概念;并将它们搞清楚、串联起来。可通过做笔记的方式进行。
五、复习,将笔记收集起来,从“知道”到“会用”
★ 主题阅读
这里讲的主题阅读的步骤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很类似,只是具体操作上做了简化,并增添了作者的细节。具体的步骤如下:
一、通过碎片、快速阅读,弄清主题,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书籍、文章,并建立书单。
二、了解主题,建立感性认知;即泛泛地了解,了解主题“是什么”,了解其基本概念;之后再看话题就知道内容大概分为几个部分。
三、用扫读的方法,找出与主题相关的书和内容。
四、确定框架,即确定关于主题最想了解的问题。定主题时,要明确主题细分类别,主题越具体,越容易确定框架;之后确定跟主题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更具体的方向,也是接下来阅读要解决的。要留意框架性的内容,知道了框架就会让思考更有头绪,容易确定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五、寻找答案,将相同的回答拼接起来。
★ 深度阅读
◇主要内容
深度阅读,就是追求理解的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提升我们的视角。
本文提到的方法,类似于《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讲的实用性书的阅读方法;分为三步:
一、寻找联系,当发现某个片段好像遇到过,就要进行相应的联系,把当下碰到的内容与过去的经验连接起来。看到重要概念时,要联想到哪些现象能够被该理论解释。
二、探索背后的底层规律,了解背后的原理与体系知识,学会追根溯源第一手知识。
三、多场景的应用,尝试在不同的场景下自如地运行该理论。
◇预备前提
深度阅读是要有前提的,也就是要对某个知识有足够了解;可通过以下方法为之做准备。
一、初级理解,可用写摘要、做标记、重要的方式反复多读几遍。
二、练习性测试,把书里的套路用于实践,检验下是否产生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三、分散性阅读,不与要持续执行,不需要集中一段时间读完一本书。
四、详尽审问,梳理清楚结构,弄清观点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五、用自己的话总结,尝试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片段把图书内容整理出来。
六、遇到难读的书,可以通过网上收索,答疑解惑。
七、遇到难读的书,先读简单的书,有了了解之后再读晦涩的大部头。
◇值得阅读的内容
深度阅读针对的是“概念”。如果在理解某个概念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到困惑、喜悦、“力量”和“价值”,这时就可以针对该内容进行深度阅读。
因为这时还需要通过深度阅读提升视角(这个概念如何使用、后台如何实现、原理是什么等),只有把这些都搞清楚了,才算是拥有了这个类别的知识。
深度阅读很花精力,因此要集中在书中有价值的部分。当书中内容有以下特点,则是有价值,值我们得花精力进行深度阅读的。
一、某个知识好像有点难,不太明白的。
二、让自己茅塞顿开、质量非常高的。
三、觉得有道理的内容,值得我们继续深入了解一下的。
四、大神们学习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具体例子有:专业的、自己需要的、需要了解底层规律的、核心的、延伸性强的、感兴趣的、读一遍之后不明白的……
★ 做笔记的方法
这点和《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做笔记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只重点介绍了标记方法和笔记的类型,而《洋葱》中还重点介绍了那些内容值得被记录,如何整理笔记等。可以说补充了不少内容。
◇概念解释
【知识晶体】就是一些结构性的东西,不是一些碎片,而是一个框架、一个思维模型。这些思维模型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程度,决定了在你的脑子里到底能不能把碎片知识利用起来。一个人有多强大,实际上就看他到底积累了多少知识晶体。
【鲜活证据】是那些会让你眼前一亮,突然打破你的认知,让你明白“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违反常识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是一些高阶的模型,超过了我们当前的认知,也会特别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些高阶的模型往往会带来高层次的鲜活证据,来扩展你的认知边界。
◇主要内容
读书笔记真正目的是把书中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进行理解和应用。只有带着目的阅读,能帮助达成读这本书的目的。
读书笔记的三大能力:独立思考、好奇心、检索能力。即在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能提取其中的精华也即【知识晶体】,并且理解这些内容;之后,要将这些内容变得能够被我们更方便地应用。
做笔记的步骤如下:
一、标记,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做各种标记;读到一些重要的段落时标记,提醒自己这段讲了什么内容、让我想到了什么、以后应该如何运用。
二、收集,打开思路,看看碎片化的收集和整体化的收集到底都有哪些渠道;注意收集【鲜活证据】。 进行整理,建立私人图书馆;可以用”读书卡片“法整理,即把很多文字浓缩到一张卡片上,把从书本中提炼出的碎片化重点变成系统的知识内容。再用笔记软件进行归类整理。其目的在于快速记录和检索,让我们之前收集的内容显得条理清晰。
三、输出和转化,经过以上步骤,还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产出,并结合知识晶体(来自图书、微信公众号、视频节目、韩剧桥段、剧照等)做内容的输出。输出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分享、写文章、聚会时的讨论等),这些都是知识层面和认知不断升级的方式。
四、应用,尝试应用和各种实践,将书上卡片的变成自己的输出。要转化为行动就要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如可通过写评论的方式进行。
与本相关的文章
重编《如何阅读一本书》(完结,阶段性)
版权声明
笔者所有原创文章,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 @烈日当空 和本文原始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