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多家媒体报道了一个重要消息,中国证监会已经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主板与中小板合并。
在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市场部副主任透露合并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的总体思路是两个统一,四个不变,即:统一业务规则,统一运行监管模式,保持发行上市条件不变,投资者门槛不变,交易机制不变,证券代码及简称不变。
主板和中小板为什么要合并?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中国股市有个大概的了解。
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这些都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不同市场有不同的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指的是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及交易所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都是场内交易。
市场对应的企业均为上市公司场外市场及交易所之外的市场,包括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券商OTC市场对应的企业均为非上市公司,而主板指的是沪深主板在上交所上市的主板企业,股票代码以600开头在深交所上市的主板企业,股票代码以三个0开头,中小板属于主板市场的一部分,是深交所主板市场中单独设立的一个板块,企业均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以002开头,为什么要单独设立中小板呢?
这还要从深交所和上交所开业的时候说起,那时中国证监会还没有诞生,所以早期负责管理两个交易所的主要是地方政府以及央行在深圳和上海的分支机构。由于权力高度下放,深圳和上海的股市充满活力,同时也出现了野蛮生长,两个地方也通过股市来竞争。
因为早期的印花税很大比例归地方财政,1996年在深交所和上交所激烈竞争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段沪深市场征求也很值得一说。
1995年底至1996年初,一种前所未有的竞争气氛,首先在深圳蔓延,深交所开始主动出击,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设立了客户服务部,交易所的一把手亲自带队走访各地政府和拟上市企业,积极储备上市公司资源,而在地方政策层面,对于前来深圳的各地证券公司代表,深圳市政府经常派出高层领导负责接见,现在诚意十足,努力终有回报,深圳交易所的各项指标开始逐渐追上了上海市场,在一段时间过后,投资者逐渐发现炒上海股票不如炒深圳股票赚钱,纷纷抛出上海股票转身奔向深圳市场。
被超越的感觉总是不好的,尤其是被小老弟超越深圳市场活跃的表现,自然引起上海有关方面的重视,1996年下半年对于拟上市公司的资源争夺上海市政府上证交易所,开始向深圳学习主动放下身段,一改观派作风进行了大量的走访游说工作,两地媒体责备受益摇旗呐喊制造概念,深圳市场炒作的概念是迎接九七香港回归,上海市场则抛出了上证30指数吸引资金,猛炒有望入围的大盘蓝筹股,1996年无疑是大牛市,上证指数全年涨幅达65.14%,深成指涨幅更是高达225%,在当时市场流传着沪深掰手腕股民乐开怀的说法。
但到了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后,管理层宣布恢复涨跌停板沪深大盘应声跌停。次年6月,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经查实1996年约有80亿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拆借给部分证券公司炒作股票,相关机构负责人遭免职处分,此后国内决定改变管理体制,把股市管理权收归证监会并逐步减少了印花税地方分成比例。
到了1999年前后,互联网热潮开始涌现,美国纳斯达克的成功让中国艳羡不已,于是高层有意设立创业板并且设立创业板的机会,对沪深股市进行分工,以实现差异化发展,让沪深两地不再打架。当时的上海已经是国内确定的头号金融中心,所以上交所的定位是成为下一个纽约证券交易所,主要为大型企业蓝筹股服务,而深交所则受命成立创业板,对标纳斯达克,主要为中小创业企业服。
从2000年9月开始,深交所主板市场暂停IPO集中精力筹备创业板,可就在深交所主板暂停IPO不久,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于是深圳创业板的设立被无限期推迟,主板的IPO停了创业板又遥遥无期,这让深圳的金融业陷入了空前的迷茫,很多金融人才流向了北京和上海,深圳汇聚的资金总量跟京沪的差距一步步拉大。
正当深圳金融圈大呼绝望之时,2003年2月中国国务院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也就是说在创业板正式诞生之前,先依托于深圳主板市场,搞一个中小企业板试验一下,而这个板块的上市门槛可以高于创业板,低于主板2004年5月。中小板正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而深圳金融业也开始复苏,而到了2009年10月,创业板终于在深交所推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两只火箭的推动下,深交所开始了大爆发,虽然市值没有上交所多,但活跃度股票成交量开始显著超过上交所,直到今天上交所每日的股票交易额仍然显著低于深交所,目前深交所上市公司一共2375家,总市值34.46万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001家,总市值13.75万亿,而创业板和主板则分别有906家,468家上市公司市值分别为100,000亿9.70,000亿,很明显中小板已经成为深交所的第一大板块,而在中小板里目前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是比亚迪,海康威视。为什么主板的上市公司和总市值还不如其他两个板呢?因为这么多年深交所主板从来就没有真正IPO过,都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一些零星的IPO都是换股合并的发行并非正常的首次公开发行,所以从深交所寿命成立创业板开始,主板的IPO已经暂停了20多年,主板和中小板的合并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主板与中小板上市标准一致,交易规则相同不存在重大差异,没有必要再分两个板块合在一起反而更好管理。另一方面就是注册制的加速落地,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早期是审批制,后来是核准制,而改革的方向就是注册制注册制,改革酝酿多年,目前已经在科创板和创业板推行,接下来沪深主板和深圳中小板都需要落地注册。如果做一个中小板就需要多一套方案,主板与中小板的合并减少了注册制,全面推行中的复杂性也意味着注册制的加速落地,而接下来当深圳主中小板合并重启IPO的时候,可能会有一波炒新潮,但整体不会太热,很难跟当年创业板或者科创板的开板相比,而当全面落地注册制之时,也意味着曾经IPO就等于企业经营成功的信仰会被打破,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存在一个固有观念,完成IPO的创业者可以阶段性上来了,以前一旦IPO成功身家就能达到数10亿,哪怕是外壳套现都能套出七八亿资金,这样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在未来三五年内A股能够IP O的公司可能会超过5000家,这意味着但凡有一定规模的行业可能都有上市公司存在,但凡有点品牌的公司。可能都是上市公司IPO不再稀缺,也不再被过度保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