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
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具体来说,它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由于这种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故名杜邦分析法。
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销售利润率是企业利润与销售额之间的比率。它是以销售收入为基础分析企业获利能力,反映销售收入收益水平的指标,即每元销售收入所获得的利润。
权益乘数:
股东权益比例的倒数称为权益乘数,即资产总额是股东权益总额的多少倍,权益乘数反映了企业财务杠杆的大小,权益乘数越大,说明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小,财务杠杆越大。权益乘数较大,表明企业负债较多,一般会导致企业财务杠杆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即=1/(1-资产负债率)
自我可持续增长率,是指公司在不发行新股,不改变经营政策的情况下,公司可能实现的最大增长率。
自我可持续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留存收益率
留存收益率
代表的是公司利润中有多少留在了公司,用于再发展,而不是以分红的形式还给股东。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
假定某公司年度税后利润为2亿元,年度平均净资产为15亿元,则其本年度之净资产收益率就是13.33%(即(2亿元/15亿元)*100%)。
这一课比较难,涉及了很多术语。
杜邦分析法的应用:
杜邦分析的贡献,在于一个重要的财务思维,叫“分治策略”(Divide and Conquer)。
它会把一个复杂的,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大问题,拆分成了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就可以判断出企业在哪个方面能够获得提升。
不仅仅可以用于财务上的分解,对于解决其他问题也很适用。
案例:
最近某地产商推出了一个“345”模式,买地之后3个月就能开盘销售,4个月现金回笼,5个月再利用。
这家地产商还配了一套严苛的奖惩制度,如果开盘工期小于3个月,奖励20万元,若大于7个月,项目总直接撤职。
房地产提高周转率,是可持续自我发展最好的方式,存在的问题,容易引发质量问题,快必然牺牲质量。
财务高手利用信息做决策时主要考虑两点:
第一,需要把信息分成两类,“相关信息”和“不相关信息”。相关信息是会随所选方案的不同而变化的,而且必须是对未来的预测,而不是历史数据。
第二,决策只聚焦相关信息,忽略不相关信息。
市盈率:
企业估值中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叫市盈率(P/E ratio), 也就是“每股价格”除以“每股利润”。这个值越高,代表投资人愿意为公司每股利润支付更高的价格,说明投资人对这家企业的未来越看好。
市盈率的计算,可以用两个公式来表示。一个是用每股的股价除以年度每股收益,一个是用总市值除以年度企业净利润。
这个算法的逻辑就是,以目前企业的赚钱能力(每年净利润),要多少年才可以赚到购买企业股票需要花费的资金。
静态市盈率,其实就是用目前的总市值,除以去年企业全年的净利润算出来的市盈率。
而动态市盈率,则是用目前的市值,除以今年企业全年预期的净利润算出来的市盈率。
例如国家一直扶持,却总是扶不起来的斗通——中国联通,2017年全年的净利润是4.26亿,而一季度因为混改业绩保证,一季度净利润就达到了13.02亿。以目前大概每股股价6元左右,总市值就是1861亿左右来计算。
联通目前的静态市盈率就是,1861/4.26=436.85倍。
动态市盈率就是,1861/(13.02*4)=35.73倍。
决策信息和战略思考的案例:
我们再说回到美第奇家族的故事。这时候有一家专门做纽扣的作坊,愿意帮美第奇生产毛衣和毛毯上面的纽扣。
美第奇估算了一下自制纽扣的成本,一百万颗纽扣的总成本是20万元,里面包括材料,人工共17万元,还有设备费用等3万元。平摊到每颗纽扣上的成本是2毛钱。
那家专门做纽扣的作坊,愿意以1.8毛的价格为美第奇制作一样的纽扣。
如果你是美第奇的财务负责人,你会建议自制还是外购这些纽扣呢?
你可能会说,这个决定不是很简单吗?外包价格1.8毛,自制成本要2毛钱,当然应该外包了。
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这个决策是错的。
具体来说,外包之后,美第奇可以节省17万材料和人工成本,因此这些是决策相关信息。但是美第奇的工场已经自己购买了制造纽扣的设备,这些设备还在,设备的折旧依然会继续产生成本。这些成本即使外包后,也不可避免,所以这些成本就是决策不相关信息。
如果我们只考虑决策相关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外包纽扣实际能给美第奇节省的是17万元,也就是每颗纽扣1.7毛,而不是之前我们以为的2毛钱。
那3分钱的差额就是外包也不能节省的成本。
因此,在1.8毛的价格下,美第奇的正确决策是自制纽扣!只有当外包商愿意把价格降到1.7毛以下的时候,外包才是划算的!
但是,这就是最终决策了吗?
不是的。基于成本的决策,是普通财务人员考虑的维度。
那财务高手还会考虑什么维度呢?
这个问题我曾经和硅谷创业投资教父Peter Thiel讨论过。他用SpaceX举了个例子。你知道,SpaceX是造火箭的,需要4万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不可能都由SpaceX自己生产。在外包和自制的决策中, SpaceX首先考虑的不是成本。
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否这个零件只有一家供货商可以做。如果是的,那么SpaceX就一定要自建,因为被供货商牵着鼻子走的风险太大。如果这个零件有多家高质量的供货商可以做,那么才会从成本角度选择最优方案。
实际当中,任何商业决策都是非常复杂的,财务只是一个决策维度。财务高手不仅会算财务账,而且会结合战略视角综合考虑。
思考:
从今天的两节课,通俗来理解,第一要学会把问题做分解,然后从可以入手的小指标上去努力,譬如,你爱一个女孩,
这几个选项中,外貌是无法改变的,你可以改变的是能力,那就在这个点上,做突破,获得女孩的青睐,最合理最有效。
第二,学会做减法,面向未来,战略角度思考问题,不要沉浸在一个点上。
所有的资讯都分为,信号和噪音,要能够分辨,把噪音去除,而留下有用的信息。
面向未来,提醒我们,财务报表是历史数据,可以作为依据,但不能完全依赖。
比如你今天要不要买一只股票,这个决策应该基于对这家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测,跟之前的业绩没有直接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分析财务报表不能100%做对投资决定。 因为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基于历史的,它是滞后的,而股价反映的是投资人对公司未来经营绩效的预期。
行动:
记账6。
今天带娃做了四个手工,买的科学实验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