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

这是一本助人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的书。

初识《与自己和解》这本书,是被作者的名字吸引,由此希望抛开心理学的角度,而从一个禅师的视角了解如何与自己和解。

作者一行禅师果真没有从一般的心理学视角教读者如何与自己和解,却又与西方的心理学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理一篇学习笔记如下:

1、时刻保持正念

正念,就是回到此时此地,感受当下。感受自己的呼吸,空气被吸入鼻孔,从鼻孔呼出,是当下。感受自己的行走,感觉自己的腿在向前迈,感觉自己的身体。身心合一的过当下每一个时刻。

总结为四个字就如同吴伯凡解读王阳明的智慧之一的——知行合一。

我们常说人要活在当下,这并非是让人安于现状的活着。而是随时随地能感受当下的每一个时刻,可以感受改变,感受进步。

现代人常常接受大量的信息,高效的技能培训,最后得到了的却是忙忙碌碌的生活。又有几个人能知道,自己当下在做什么?这么做的意义在何处?

2、与祖先和后代一同疗愈

西方心理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固定、完整的“我”。由于西方心理治疗还是陷入“我”的概念中,因而只能带来一点点转化或者疗愈,不能带来更大的帮助。当我们看到“我”与“非我”的紧密联系,无明就会得到疗愈,痛苦、愤怒、妒忌及恐惧就会消失。当我们修习“无我”,我们就能超越那些令人受苦的问题。

作者一行禅师用“玉米种子”举例——玉米长大了,种子哪去了?

有些痛苦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静坐可以让我们深观事情,看到事情的根源。无论我们做了什么,当我们深观这个行为,就能识别这个行为的种子。

没有人可以独立存在。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来自父母亲,来源于祖先的血脉。同时,我们当下的每一 个行为也将影响着我们的后代。我们就是他们,与自己和解,就是与他们和解,与自己的内在和解,不管父母身在何处,也不管他们是否活着,我们都能做到与他们和解。因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体里,疗愈了自己,就是疗愈了他们,疗愈了祖先,同时也治愈了自己的后代。

3、转化痛苦的种子'

转化痛苦的方法有三个步骤

1)、播种幸福的种子 ;

2)、持续的修行正念 ;

3)、处理来自小时候的痛苦。

假设我们在一间电影院内,那部影片在银幕上播放。坐在座位上看这部影片,我们可能以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甚至会哭泣。那痛苦的感受是真实的,那眼泪是真的,但那经历不是在当下发生,那只是一部电影。

如果我们走近银幕,触摸那个银幕,会知道并没有人在那里,只有光在银幕上闪烁。我们无法和银幕上的人交谈,无法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喝茶,因为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并不真实,但它产生了真实的痛苦、真实的忧郁。

持续触及这些影片会产生恐惧、愤怒以及绝望,我们称之为“不适当的注意”,因为它牵引我们远离了当下的时刻,进入过去的痛苦之地,那里有我们内在受伤的小孩。

我们要记得的是,每当我们的注意力进入令我们痛苦的地方,播放令我们痛苦的影片,我们会有方法来处理在内心升起的悲伤、恐惧及痛苦。拯救内在受伤的小孩。

那就是安稳地坐好,安住当下,我们应该与内在小孩讲话:“我亲爱的小兄弟/小姐妹,你该知道我们已经长大,现在我们可以保护和维护自己了。”再配合正念呼吸法,获得正念的能量,我们就能够觉知:以前痛苦的经历只是影像,不是真实的。如此,我们就能看到生命中的美好,知道快乐地活在当下是可能的,那时我们就有能力改变整个境况。

我们倾向于逃离痛苦。寻找快乐,回避痛苦是人的天性。我们需要指示自己的心,告诉自己,痛苦有时是很有用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良善的痛苦”。

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痛苦,就会沉溺在苦海之中;如果懂得处理痛苦,我们就可以在痛苦中学习。

处理内心中比较深刻的痛苦,要像掌控毒蛇一样,先了解毒蛇的习性,然后将自己锻炼得足够强壮,在内心准备好的时候,勇敢的面对并用正念照耀他。

佛陀说:没有受过苦难就没有学习的机会。佛陀成道,是因为他饱尝痛苦。我们需要通过痛苦走向佛陀。痛苦就是道。借着痛苦我们得以看到了悟、慈悲与爱之道。

接触痛苦帮助我们培养慈悲与爱的情感。欠缺理解与爱,我们不能幸福,也不能令他人幸福。所有人都拥有着慈悲、谅解、快乐与无畏的种子,如果我们持续逃避痛苦,这些种子就没有机会成长壮大了。

正如书的开头的一句话:“我们生活的每一刻是一颗宝石,内含天与地,阳光与河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