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个人有多放荡,就有多深情

这是我第一次写人物传记。文章开头写了唐宣宗回忆一个黄帝的童子吟唱白居易写的名篇长恨歌。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得知内侍的消息,白居易果然去世了。一首长恨歌,压倒全唐叙事诗。这是后人给这部作品的评价。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白居易是借李杨的故事描写自己报撼一生的相思。

白居易在他16岁时写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一发表就把盛唐惊呆了,也惊呆了顾况,顾况被视为李杜传人。看到这首诗,他赞叹道有才如此,居天下不难。很快,他就盛名远扬了。还因此得到了只有贵族吃的起的冰棍儿。但他不得不回到家乡符离,因为她心爱的女孩湘灵。

故事还要从头讲起,白居易母亲陈氏15岁嫁给了自己41岁的舅舅,因为白父常年在外做官,老夫少妻又有隔膜。压抑的婚姻让陈氏扭曲变形,于是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给了白居易,严厉监视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12岁因为躲避战乱,白家搬到了符离。白家幼子病逝,举家悲痛。那时,邻家姑娘湘灵,走进白居易世界。农家女,身材姣好,清心如莲。白居易善曲,她善唱。很快两人坠入爱河。少年梦里都是湘灵。 母亲非常恼怒,为了遏制他俩的感情,陈氏就把他送到南方叔叔家去,在后来就去了京城。

3年后,他又回到家乡。却发现湘灵家里门窗紧闭。听他弟弟说不知踪迹,还抓了一把土。白居易非常失望,毕竟异地恋谁都不好受。后来,他结识了符离五子,终日游玩吟诗,母亲又动了让他走的心,白据理力争保证切磋学问。看到这儿,我想这种学霸式必定遏制了孩子的自由。

7,8年后一个春日,白居易捧书卷读书,漫步湖边,眼光被马车吸引住了,里头是湘灵。湘灵说不走了,白居易以与符离五子切磋为由,说,我也不走了。这次他们感情急剧升温,白半夜溜进湘灵家里偷尝禁果。白居易因此写了著名诗篇花非花。有天,符离五子到白的家里找白居易,无意间说起好久不见,想白居易了。白母一皱眉头,想到了那个农村女,又隐约听到了她的歌声。她一问弟弟白行简,都明白了。清晨回家,白母立刻说全家去襄阳,你父亲那里孟母三迁。白居易苦苦跪下成全,母亲不为所动,不给他们告别机会,一路上,白居易强忍着悲痛写了潜别离。(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在马车上写的)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以及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虽然我认为应该先白后黑才符合语境)意思是我母亲会有回心转意的时候,湘灵你要等我。

到了襄阳后半年,白父因病去世。按风俗,白居易要回老家,但湘灵又不在了。他走之后,流言四起。湘灵一家也住不下去了。白失望至极。但父亲去世后,白家只能举债度日。为了白家,为了湘灵,他科考。他在3000名候选人中,努力成为了17个进士之一,而且是最年轻的。白意气风发,他骑着高头大马,吹吹打打回到家乡。邻家却孤灯一盏,有时还有啜泣声。湘灵回来了,但这次他视而不见。新科进士和乡村野妇,他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比年少时更远了。但白居易有心寻她,再碰面,湘灵已经25了。大部分他这个年纪的人,早就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只有他还傻傻等着白来娶她。他拉上湘灵,跪求母亲成全。陈母却说如今你关高了就更配不上你了。湘灵终于绝望了。不久,白居易到京选拔,临走前湘灵送了他千层底。岁月让所有的我爱你,都变成对不起。

到京后,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元稹,初遇元稹,他在写莺莺传。元稹给他看后,他又想起了湘灵。写下了,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白居易开始疯狂压妓,本来他只能有3个家妓结果他占了30多个青楼女子。拒绝说媒,坚决不娶妻。37岁,白在无奈中娶了杨氏。

他讨厌杨氏。对杨氏最有情的一句话是新婚说的君虽不读书。杨氏是名门之后,但在白居易心中她不如农妇识节气。他的诗对妻子,除了说教,就是训斥。

白居易53时,在回故乡找湘灵,再重逢,湘灵已经徐娘半老,但风韵依在。十多年后,年过花甲的白居易再次鼓起勇气,这回他无论如何都要和湘灵在一起。湘灵不想让他看见她年老的样子。白居易最后写了符离中秋初相遇,一见君郎误终身。他把湘灵写进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但在爱情里,天长地久有长时,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传到了日本,他也一世成名。

由此可见,父母可以管教孩子,但不可以过多伤害孩子的童真童趣以及长大后面对爱情的执着。设想,当白居易第三次遇到湘灵时,他已考中进士,本来他们可以在一起。只是因为母亲的一句话,一厢情愿,两败俱伤,最终只能愿赌服输。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居易:一个人有多放荡,就有多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