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教你识别他是不是好老公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孩子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这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

所以,当我们要结婚了,见男友父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对方的家庭氛围如何,这也许就是你的未来缩影。

但不是说家庭关系好,就意味着父母双方的感情一定是要相敬如宾,才能融洽稳定,比如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经常各种吵架,但是爱吵架的夫妻也是可以很甜蜜的。

我经常都会听到我妈妈说,“不要像你爸爸那样没出色”;也经常听到爸爸说,“不要像你妈妈那样这么怕事”。但是我每天都会看到他们早上一起去散步,吃早餐,回家一个看报纸,一个为当天的饭菜做准备。

其实爱情每到一个阶段会有一段变化,直到慢慢归于平淡,就是这么简单。这种关系就是理想的夫妻关系。

当然,也不能完全因为一个人的家长感情好,就认为这个人是好人;但是我观察过,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小孩长大了总是有一种独立感,但是他们这种独立并不是正面的独立。

我有一个认识的男性朋友,从小他的父母就离婚了,他跟着自己父亲长大,而他父母离婚的原因,是他父亲出轨并家暴他母亲。朋友平时所有事情都自己一个担当,根本不用别人担心。白天的他是一个看上去就很活泼,很正能量的小伙子,但他经常会在晚上自己一个在伤感。

他有一个交往了7、8年的女朋友,但是一直都没想过结婚。每次他和我聊天,我问起他为什么还不结婚,他都是同样的说法:这样不是很好吗?我没想过婚姻。

过了1年之后,他突然与女朋友结婚了。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很疑惑,但以为他终于意识到婚姻的意义了,于是我就去祝贺他。没想到他说是因为女友怀孕了才结的婚,我当时还觉得他是一个很负责的男人,但是好景不长,过了3年,他就离婚了。

后来,他跟我说,他从小家庭就不完整,他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所以他真的很努力地去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但是他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自己。

在婚姻中他总是怀疑,猜测,没有半点安全感,对老婆控制欲很强。直到他老婆被他逼得出轨之后,他还用威逼方式去和老婆沟通。他说当初不想结婚,就是恐惧到目前的地步。

他这就是很典型的焦虑型性格,而家庭有缺陷的人,其实大部分都属于焦虑型人群。

什么是焦虑型人群

■ 有特殊的行为模式:表现在情感、警觉性、冲动控制、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 具有的特殊行为模式是长期的,持续性的,不限于精神疾病发作期。

■ 其特殊行为模式具有普遍性,致使其社会适应不良。

所以说,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真的有很大很大影响,而且难以改变。因此原生家庭有缺陷的孩子,会比常人更渴望恋爱,但他们又不相信爱情;而且他们的婚姻一般也很难和美,除非遇上了一个能调教纠正他观念的人。

一般正常人家孩子的父母,都不太会愿意自己的孩子找单亲家庭或者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做恋人或配偶,这样的想法虽然有点片面,但这其实是他们凭自己的人生经验做出的判断。

自古以来,男人是家庭和社会的主体。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男人天生比女人强的力量是社会前进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妻子无奈下必须遵从丈夫,就是所谓的“三从四德”。

但这也导致了很多女人理解的婚姻,就是女孩子一味地付出,她们认为,男人理直气壮地索取是正常的婚姻关系。即使到了现今社会,很多男人在家里也还是会像大爷一样,什么事情都不管,而女人呢,已经很习惯地去帮他们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了。虽然她们会有抱怨,但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可是这种社会习惯,已经在悄然地变化,越来越高的单身率和离婚率都体现了这种变化。

中国人都喜欢说:结婚,不是嫁给一个人,而是嫁给一个家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所以,找对象要找一个爸妈相爱的,那些爱,会让他天赋异禀,去尊重自己的伴侣,呵护自己的家庭。

看到一个男人父亲的样子,就能知道这个男人结了婚是什么样子;看到一个男人母亲的样子,就能知道他们家儿媳妇将来过着什么日子。结婚之后,大家更要懂得怎么经营自己的婚姻,才不会让身边的人受到伤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招教你识别他是不是好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