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之前》纪录片观后感——机器人伴侣

这部纪录片讲的是在世界所争论极严重的话题,很多画面也是限制级的画面。刚开始看的时候还以为是中国人自己做的,还想夸赞一下如今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开放。不得不说很敬佩外国导演的格局和腾讯的勇气,曾宝仪的表现力虽然没有极专业的新闻记者那么好,但是她说的那些文字确实很棒,用很客观的角度来讲述,不是以自己单一的角度去表达,又能以最单纯的看见询问。虽然每部片子最后没有对与错,但是绝对能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探讨。。。

1. 机器人伴侣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话题,震撼到我了。在机器人身上找身体和心灵的慰藉。。。纪录片里的“女人”有着完美的身材,真实皮肤的触感。拥有者说:“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有些是因为厌烦了与女人的相处,曾被感情伤害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就在这样的机器上找到他们男性的自尊。未来再给这些“人”加入AI,更有甚者说要配备生育能力。

机器人伴侣满足了男人的情欲(因绝大多数是女性机器人),可是间接地不尊重女性。我觉得这好像,有个人心里把一条狗当做我来对待,每天打骂我,反正我不舒服,会生气,还会觉得他有心理疾病。不多说,我觉得纪录片里的思考拷问的我回答不出来:

【什么是人?如果一个AI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人的外貌与温度,应对得宜,你如何定义你与他的不同?什么是意识?如何定义意识?如果人跟AI最大的不同最终是意识,你怎么确定你的意识不是他人植入的?

用想象真的可以解决孤单的问题吗?对于娃娃的使用者来说似乎可以。为什么人投注感情在宠物植物甚至收藏品这个社会觉得没有问题,但伴侣娃娃就不行?性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发泄,没有问题。如果是为了繁衍,那那些生不出下一代的性是否都有罪?如果是为了情感的交流,对于那些娃娃的拥有者来说,完成了想象的交流就算不上交流了吗?又是谁来决定这个定义呢?(Matt:If she makes you feel something,then the relationship is real.)

机器人的存在是否会阻碍人回到现实?抑或,机器人的存在会成为未来的现实?

伴侣机器人的存在会鼓励大家物化女性的想法?还是会让人明白机器始终与人不同?

食色性也。如果性是人类最基本的部分之一,性爱功能是不是应该成为机器人不可触碰的底线?

什么是爱?到底什么定义了我们?拥有伴侣机器人真的能解决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么?那时候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是会更和谐还是更疏离?人工智能机器人进入家庭取代生物体成为人类伴侣这一趋势可以阻挡吗?】

如果我以基督徒角度来看,肯定反对这样的产品,因为神给人的职能不是创造满足自我情欲的需要。AI智能在服务大众群体上当然有无以言表的作用,可是它的存在不是取代人。当我看到有科学家要给那些机器人加入人工智能和生育能力,突然在想,它们有了“自我意识”然后它们在社会上取代一个又一个的人类,最后人类怎么办?它们想称霸地球甚至宇宙的时候,人类会不会来一场40天“断电灭世”?或者最后人类被消灭,它们就否认这个世界上从没出现过一种生物叫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天之前》纪录片观后感——机器人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