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民:上海书展日志(1)—8月14日

图片发自App


昨天下班路上,看到当当网又在打折,回到家里,整理了一下购物车,买了《云中记》(阿来)、《八百米故乡》(苏童)《最后的访谈系列》(博尔赫斯等)、《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王家范)、《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邓晓芒)等,正好两百多,相当于半价以下。网络显示,今天早晨9:37分书已经到单位,我上班时已近抱着箱子拆快递了,不禁感慨:这么闷热的天啊,逛什么书展,时代不同了,购书如此方便,在家里动动拇指就解决了,何苦弄得一身汗。我不怕出汗,我是怕闹。

快捷如此,物流单为证

朋友说,感觉今天比往年人少,我还庆幸呢。可是,傍晚走进展馆,穿过世纪馆,听嘉宾在背唐诗,不知道在推销什么书,台下坐着站着的人在喧闹。我感觉这是个斯文扫地的环境,实在不适合谈书谈文化,至少让我没有心情。

我去第三活动区,为张伟老师的新书《近代日记书信丛考》(上海大学出版社)摇旗呐喊。这个活动区相对封闭,也相对安静,还好。远远就看到子善老师坐在那里。我问他是不是一大早就来了,他说是啊。——记得我已经骂了好几年了,像子善老师这样的人,主办单位不授予个书展功臣大勋章也就罢了,能否给他提供一个休息室呢?要知道,他才是书展的无形资产呢,“上海书展”这四个字倘若没有陈子善这样的功臣要大大贬值的。

图片发自App


张老师的书是“海派名物典藏”丛书的一种,聊天中才知道这套书出了好几种了,我孤陋寡闻啊。前几年活动的背景板是Kt板制作的,今年先进了,改成电子屏了。这倒也好,省得一场完了工作人员慌忙换背景,像饭店一桌桌翻台似的。

活动现场

图片发自App


张老师的《近代日记书信丛考》,有多幅插图,均为彩印,赏心悦目。子善老师、邢建榕老师都谈到这书的史料价值。看有年轻人来,我说,大家天天在微信上看八卦,显得很没档次嘛,想有点档次,不难,看书信、日记,那可是八卦大全啊。喝酒吃饭泡姑娘争风吃醋表里不一,应有尽有,你常看原始文献,那就是戴眼镜的学者了。而张老师此书,集中了很多我们难得一见的日记书信,更是让人大开眼界。特别是傅彦长日记,每期发表,我都迫不及待找来看。张老师研究,多基于摸过翻过的一手文献,这跟用二手文献写文章还是有所不同。原始文献中的信息葆有量要远远大于二手文献。因此虽然现在科技发达,“有图为证”很是简单,可是图可修改可作伪(犹如朋友圈里全是绝世美女),哪怕什么都不动拍摄的角度却受到限制,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难窥全豹。所以,见原物到实地,不算白费功夫,还是大不一样,大不一样。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活动结束后,又到文艺社。在恒隆门口打车,排第32名,乖乖,终于到了绍兴路,已经八点了。满屋子人,张美女王美女刘美女,刘帅哥王帅哥张帅哥,都严肃又活泼,高冷又文艺。聊什么北京评奖南国的雨雾,还有更胖了更瘦了更靓了等等。见到原本很面条的郑理兄也横向发展了,大感吾形不孤。见到履新后的伟长,更黑了(据交代,刚去海南跟阳光亲近了)。他见我连忙说,快来,快来,拿你要的《惶然录》。好,好,我俩转了一圈,都被人拿光了。——本日重大损失啊,我几乎捶胸顿足。伟长为了安慰我,立马拿两本小书,说这书也挺好的。从企鹅引进的,颜值不错。可是,你看书名:《遗言图书馆》《墓志铭图书馆》!你说这是谁翻译的啊,就不能翻成《其言也善图书馆》《永垂不朽图书馆》?你说堂堂的文艺出版社副社长,你怎么好意思拿这种书送人。鉴于伟长同志都变黑了,我没有当面批评他。鉴于又送了我许多书,我也就沉默不语,独自走在黑暗的绍兴路。

图片发自App

不知道什么下过雨了,街上不是清凉,又像桑拿房样的闷热了。你说说立秋了,还像黄梅天,真是乱了时序。书展大热?卖书需要热,读书则不需要,越冷越清净、越清醒。所以,回到家,我赶紧打开空调。我吹吹吹,我凉凉。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立民:上海书展日志(1)—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