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侃教育:教而不研,行之不远;研而不严,空且不深

  

——也来谈谈教学研究要逐步实现和教育教育融合

     文/教不习乎


引子: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教学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的重要一环,研究教学大纲、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这些研究的工作往往是提高教师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做一名“照本宣科老师”或者“点放课件老师”非常容易,而精心构思课堂教学流程,吸引学生关注课堂,这需要费一番脑筋的。因此,教育的瓶颈就出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

       再好的课改,设计再精美的课件,都需要课堂上老师去操作,而教师课堂驾驭的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各个学科都有学科教学的特点,当然,所有的老师都需要有一个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力主要体现在思维力,而思维能力从哪里来?一方面,需要在口语交流中不断地实践;另一方面得益于大量的阅读。这也是很多教育界有识之士强调读书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教学研究的过程以及教育研究的成果,可以毫不负责地告诉大家,基本没有太多的值得推广的教育案例。所以,很多业内人喜欢一句口头禅,“为了研究而研究”,翻译成能动的人话就是,就是一大部分的教育研究是没有必要,只是为了完成研究这个任务而着手研究。我想,所有的参与者,包括课题的申报者和评审的人,心里都亮堂得很。有些话题叫“旧瓶装新酒”。类似的文章已经被写过好多遍了,还要去研究吗?还有些转件,喜欢引领教研,喜欢不断提出教育新名词,比如“新@@”、“真@@”、“有效@@”,到处去忽悠一线教师投稿,其实并无新意,搞得一线教师茫然,研究成果中所谓的教学案例“硬套”他们提出的理论,至于研究的东西对教学适用不适用,则不是他们所考虑的。

       因此,就会出现“教研”“教学”两张皮,教研逐渐脱离教学,成为很多教育理想主义者任意驰骋的疆场,他们在各类期刊所发表的“教研成果”,其实,有时候写得人自己都被自己虚拟的教育美好景象所感动。而认真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虽然有时候也会反思自己的教学,但一般来说不会刻意去研究,不是不懂方法,也不是不知道发表论文对一个教师成长的必要性,而是教学一线所面临的绝不是教研刊物上的那些所谓的教育完美的成功。有些人在写文章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身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只能笑笑。在不许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前提下,有孩子真的是“没法教”。一旦开学,一线老师个个忙得要死,根本无暇去“编造”他们想要的所谓教研的真实案例;或者有些老师为了表扬自己学校的领导,在教研中加进去大量不实、虚假、臆造、夸张的案例,影响教研成果的真实性。


  无论是县级、市级还是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动不动就列举出一大串所谓的调查数据,值得思考的是,他们这些数据是怎么做出来的。教体局每年都到学校来评测校长,无记名评测,又有多少人不是随手一写,一副走过场的味道十足呢?请问,你们这些人网络调查也好、表格调查也好,又有多少是真实状态的社会表达呢?要不,也请教育专家们设计一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查问卷》,看能不能反映真实的教育状态,估计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耐烦的随手一写的多吧?结题报告,成果要实在并且具有推广的价值,为了避免一些人“想当然”或者“张嘴就来”,教研的结题中所举实证性例子要作为附件形式,要留下真实的姓名、班级、家长电话等,以备验收组查验。

  目前,一些优秀的教研成果,又有多少是一线教师熟知的呢?

当然,写作本文一定会让很多教育同行浑身不舒服,自己也觉得在写的过程中心虚,就像《皇帝新装》里的那个小孩,把教研的真面目揭开了丑陋的一面。即便如此,我觉得还是要站出来指出教育陋规,让教育行业的教研风气更加清新!

  怀着对教育同行的敬畏之心,措施就不敢多讲,文人相轻,否则即便是喝醉了胡侃也是要挨揍的,在此,只出一个“点子”:以后国内所有的教研成果都异地审核,并且公示,在公示期间,对同行们所提出来的疑问,必须一一进行清晰的回复,最后,再全国专家库抽调若干评审员组成评审团,对这个研究课题进行评估验收结题。整个课题的教研从申请、过程、结题,均全程向社会公开,教育媒体实时发布教研进度。

  (天问体,当代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它在笔名“教不习乎”系列文章中首次使用,这一文学样式的文章都以名人名言引入,以“连续启发式的发问”结尾,喜欢问东问西,贴近社会生活、灵活的文学体裁。创作者多以“为苍生而问天”的历史使命感来行文码字,故命名“天问体”。这种独创的新文学体裁,易于为广大写作爱好者们所接受和模仿,主要样式是在文章正文下面列举若干和主题有关的值得思考的问题,能够启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这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影响广泛的伟大创造,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思考:

  1.鼓励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改革实验,倾向于做实际的事情“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要把研究作为培育人才作为教研的核心,不能仅仅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2.让教研多关注一线教师有意识地对课堂及学生进行观察、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及就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事进行讨论等,少说空洞的话,不说正确的废话,让教研真的起到促进教育发展的作用。

  3.完善科研资金保障与教育研究激励制度,教师的教学反思等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展现,对教研效果明显的老师予以专题报道。

  4.引导和加强专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倡导真实教研,杜绝假性教研。省市县教育重点课题,在地方教育网站公示;国家级重点的教研课题,面向全国公示,网友参与投票。

  5.教研打假,对弄虚作假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诚信评分,积分落后的单位取消申报资格。

  6.在教学层面,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还有学生层面的相关问题研究等,都可以进行研究。而个案研究相对容易一些,共案的研究则需要团队的合作,这就需要教研经费的保障。

  7.教育热点研究, 如,五加二和教师交流等话题,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那普通的老师一般是没有那么大能力去调研的,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协同调查。

  8.诚信研究也应该作为教研的一个重要参考。教研的一些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它们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只是真正有闲情去“研究、调查、观察、实验”的一线教师又有多少呢?

  9.结题报告,成果要实在并且具有推广的价值,为了避免一些人“想当然”或者“张嘴就来”,教研的结题中所举实证性例子要作为附件形式,要留下真实的姓名、班级、家长电话等,以备验收组查验。

  10.教学研究不能需要的时候就“凑到一起”,结题以后就“各自散去”,教研的成果则应该予以恰当的展现,给后来研究类似话题的老师们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的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醉侃教育:教而不研,行之不远;研而不严,空且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