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听书笔记:《永恒少年》

在文学作品中,永恒少年通常都是很理想化的、讨人喜欢、甚至引人崇拜的形象。不过,倘若落回到现实生活层面,永恒少年就成了一个心理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认同于永恒少年原型的男性,会在青少年心理阶段维持过久,这种状况的后果,就是引起一系列神经官能症,比如无限拖延,百无聊赖,甚至强迫症,抑郁症,乃至自杀。正是因此,本书作者法兰兹博士说:“如果你拒绝成长,成长就会杀死你”。

绵羊也是象征。法兰兹说,绵羊本应象征的是对抗吞噬性母亲、对抗母亲情结的男性力量。但一只被关在箱子里的幻想中的绵羊呢?这就不是真的对抗母亲情结的力量,而仅仅是一种逃避和虚弱。

驯服也就是产生联结。在两个个体产生联结前,他们只是统计学中的一个数字。而当他们对彼此投注了时间,产生了联结,他们对彼此就是独一无二的了。

这个逻辑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是,法兰兹博士提醒我们说,小王子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他已经和狐狸相互驯服了啊。狐狸教会他如何去爱,教会他去耐心等待,去投入时间,去体会爱的美妙,去负责任,这是一段有望抵达深入和成熟的亲密关系,一段真关系。而小王子却中断了这段关系,转而去修复自己上一段不成熟的关系去了。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兰兹认为,小王子还是不成熟的,他自以为认识到的道理和他的实际行为是不同步、不一致的,这也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表现:知行不一,思觉失调。

永恒少年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为此,荣格给出的答案只有一个:去受苦,去工作,去把双脚踩在地面上。

这也是法兰兹博士的观点。她说,在古代,男孩要成为男人,需要一些折磨肉体与精神的成人礼,到了现代社会,成人礼就是服兵役。服过兵役的男性通常都会顺利从母亲情结中解脱,不再是那个“妈妈的孩子”。

你可能会问,圣埃克苏佩里写作也很辛苦啊,他坚持飞行和写作,这都是受苦的工作啊。对此,法兰兹博士说,要治愈永恒少年人格,必须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才行。

为此,她把圣埃克苏佩里和歌德做了个对比。我们前面说过,歌德在人生最愤世嫉俗的青年时代,写了《少年维特的烦恼》,故事的结局是维特开枪自杀了。法兰兹博士说,维特死了,但是通过写作这本书,歌德却得以存活。通过写作这个故事,他摆脱了自杀倾向,走向了成熟之路。

法兰兹博士说,“如果一个男人停止成为永恒少年后,就停止成为艺术家,那他从来也就不是个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创造惊人地强大,无论什么都无法将之抹去。艺术家是无需去保卫的,他们必须经历一道痛苦的窄门,才能得以成长。当然,很多人就在这道窄门前死掉了,那他们一定不是死于成长的痛苦,而是对成长的拒绝。

他对永恒少年这个原型的描述,记得他的忠告:“年轻人,你需要把双脚放在地面上!”之所以对这个问题这么感兴趣,是因为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永恒少年,我总是被永恒少年吸引,而且,很可能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永恒少年。我知道这是一个问题,但不知道这个问题有多严重,总觉得“做个永恒少年也不错”,这是因为那时候我还年轻。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不那么年轻了,也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或者说,是作者法兰兹博士用她精彩的分析、敏锐的洞察和丰富的经验说服了我。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完成成长的功课。延长这个过程只会让我们更痛苦,在衰老中一天天失去力量。所以,去成长吧,去遍历人生,去做你害怕的事,去经历完整深入的亲密关系,去砍掉那些猴面包树,去守护被你驯服的小狐狸。也记住,不要轻易与蛇交谈。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019听书笔记:《永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