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节档最佳,很难平静地说给你听

春节里流行微信海报,拜年用的。有句文案印象深刻:2020实鼠不疫,2021牛转乾坤。应景、共情、正向,我转发了不少亲友,以示祝愿。不过,这年过得太快,今天(初七)竟然就上班了,这头牛蓄力究竟够不够?运势能不能翻转?不知道。不过,春节档的票房座次,怕是没得翻转了。

《你好,李焕英》是最大赢家,各大平台不断调高其估值,赶超《唐人街探案3》的速度肉眼可见。《刺杀小说家》各种不服,无奈排片每况愈下,剩下不到10%。上班以后,峰值观影期结束,前3座次已定,剩下的只能自己和自己比。超预期的、挣着钱的那必须进一步提高宣发预算,烈火上要浇航空汽油。亏钱的,不抛弃不放弃,务必争取和艺术共舞别搞成了为艺术献身。

没办法,谁让电影一投就几个亿,还是非标产品呢?一时间,新闻通稿、主创心声、达人种草,满屏飞舞。热闹的背后是票房的残酷。一方面是难以量化的艺术品味,票房不能说明什么?一方面,从电影工业的角度看,票房就是一切,谁敢藐视观众用钱投票的结果?!

这和一切评论、解构无关,票房指挥投资,投资指挥资源,资源指挥艺术与工业。观众的投票,代表着未来生产的方向。以后的春节档,大概率你又能看到一部家庭伦理喜剧,笑中带泪那种;《刺杀小说家》怕是再也不敢来了。“唐探4”啥时候来?不知道,估计要看伦敦疫情的脸色。

阿布作为理性乐观影迷派,先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聊聊我对前3部电影的的观感,不带一毛钱公关费的。

1. 《刺杀小说家》

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是“奇葩说7”的海选,因为杨幂是嘉宾,马东特地做了一条口播,一下子印象深刻。

片名就值得玩味。人家一文人,天天码字,为的要立德立信立言,你杀人家干嘛?而且杀也未见光明磊落,放在普希金那会儿,大可以“对决小说家”,刺杀?!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恨意?

初一到初三,根本买不到合适位置,索性就学着延迟满足一回。偷闲翻了几篇双雪涛小说。《刺杀小说家》在里面很特别。作者脑洞清奇,却是个靠户口本写作的男子,文学世界的物理疆界不离东北华北,时间围绕自己的少年青年,痴心不改,三个长篇十几个中短篇大多如此。《刺杀小说家》是少有跳脱作者生活,大面积虚构的作品,并非他的舒适区。小说不算长,27000字,改编动作比较大,一些虚线要生活化,大量的留白要填补,还得前后呼应、逻辑自洽,实在为导演捏把汗。

与此同时,“唐探3”和“李焕英”飚得那叫一个猛,票房上斩金夺银、连破纪录。我也犹豫,是不是牛年开篇就整这么刺激?可惜票是早就定好的,10后的娃和50后的妈这个观影阵容也是定好的。落座前,我一路就“刺杀”一事儿简单吹了下风,事后证明这一点极为重要。排队扔3D眼镜的时候,我问孩子,怕不怕?他摇摇头说,很酷。谢谢导演,这130分钟很享受。

微信群里有小伙伴问观感,我回复:简直惊艳。他们觉得言过其实,我不好争辩,但这就是我第一时间的体验。

好久没看到一部这么有电影味儿的电影了。导演没让我失望:文本守护着原作的魂,改编合理自洽,视觉效果简直出类拔萃,很多“红武士”、“赤发鬼”、“攻城”的视效完全可以媲美阿凡达、魔戒、权游的高光时刻。注意,不是媲美镜头,是镜头带来的体验。导演做到了想象力的极致,并且,还超越它。回到家,还在久久地回味,有点上头。

自然的,批评也不少,有说剧情晦涩的,有人说改编削弱了反乌托邦气质,喷蓝火的加特林不够严肃性,好吧,都接受。但这并不妨碍它春节档“最爽一站”的气质。

最近有报道说光特效就花了1亿美金,但愿这是价值而不是价格。我更愿意相信《刺杀小说家》成本6亿的版本,3倍票房打平。希望别赔钱,他们应该获得更多的选票。

2. 《你好,李焕英》

第一次看见片名《你好,李焕英》以为是部韩国电影,正纳闷这不春节么?不国产保护月么?新晋导演贾玲就扑面而来。姐姐早就是个大IP了,IP的个人气质关键词:滚滚、国宝熊猫、冯巩弟子;传播关键词:春晚、欢乐喜剧人、小品。用品牌定位的观点分析,这是早已占领了顾客心智小抽屉的。

有推广胜无推广,大渠道胜小渠道。年30,两位女主直接在春晚亮相,亮相即预热,这是除华仔外,其他导演做梦也不敢想的。事实上,喜剧人最早趟电影的是开心麻花,几部高票房投下来,已经成了路,贾玲顺势成了乘风破浪的姐姐。

姐姐和麻花的《夏洛特烦恼》一样,首秀都选了穿越,区别是腾哥是灵魂穿越,姐姐是肉体穿越。哥哥是重生之校园争霸、名利美色;姐姐是仗义闺蜜、母女情深。都是笑中带泪,都是颠簸不破的群体G点。

更重要的是,TA们有舞台上摸爬滚打的经验。有过一次演员比观众多的经历,就不会有艺术与商业的自我纠结。无数次现场砸挂的反馈,早已在观众需求、笑点、节奏上洞若观火。别看姐姐是导演新人,其实已经是重复创业者,失手的概率已经不大。

今天这个成绩,恭喜贾玲。尽管影片看着像小品大串联,60分钟以后让人混混欲睡,但依然是真挚的,是感人肺腑的。邻居一家去了以后,就给了我妈安利。在我妈心里,《你好,李焕英》是她的第一顺位,而且不用猜,她肯定喜欢,就像喜欢像春晚一样,不容置疑。刚群里还有反映,说孩子哭的一塌糊涂,准备去二刷。

评分8.2,有点小惊讶。报道一出来,就有些吃惊了。有人开始用“《你好,李焕英》扯下中国电影行业的遮羞布”这样的标题,给了“拍出了核弹级别的超级喜剧”这样的评语。求求你们,别这么害姐姐,姐姐还是个新人,虽然一来就杠上开花,可未来的路还长,大家要懂得爱护。

3. 《唐人街探案3》

为了响应号召,给下一代滋长些阳刚之气,春节特意把《士兵突击》扒出来放了10集。孩子眼尖,很快认出“刺杀”里的放电男,是草原5班的老魏;到了《唐人街探案3》,许三多反差之大,娃在影院里直接蒙圈了。其实,变化最大的是幕后的成才,这15年来,狙击步射出的每颗子弹都是犀利、耀眼的。2012年闪电命中女神佟丽娅,2016年处女作“唐探1”一炮而红,续作更是在2018年春节以34亿票房横扫院线,正式确立了青年才俊的形象和类型片领军导演的江湖地位;2019年剧集和衍生片顺利推出,“唐探宇宙”呼之欲出。什么概念?!过去也就听过“漫威宇宙”、“DC宇宙”,“唐探”这是要问鼎盟主、影史留名的节奏。这么多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被一一命中,成才上演的是现实版《士兵突击》

看《唐探3》最不需要理由的,就像在群里说的,是惯性。即使票房创了36亿新高,评分跌至5.8新低,依然阻挡不了这惯性。必须说,前四分之三依然能打,品质和能量密度依然确保了“推理喜剧”老大的江湖地位。可看完后,觉得“兵王”成才有些拧巴、《唐探3》有点膨胀了。

不是说不能做加法,但加了以后你还得是你,如果加完了,你恍惚成了别人,那不加也罢。创作上,交融与兼收并蓄是有度的。

原来本格推理的皮儿裹着爽片+喜剧的馅儿就已经很考验烹饪技巧了,现在本格在庭审开始,越摊越大,又要迈向反战、世界和平的社会化推理,搞得饺子不饺子,披萨不披萨,难受得很。

整个叙事节奏,在那碗荞麦面和烟花2处被打破。用“跷跷板”打个比方:如果荞麦面的悲情成立,开头的无厘头就没法成立,反之亦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跷跷板一平衡电影就静止了,成PPT了。故事的状态不该是这样,它该是动车高铁、是磁悬浮,带着加速度往前冲,偶有停靠初心不改,在终点戛然而止,剩下观众们晕车上头。

必须说,成才心里还是装着下榕树的父老乡亲的,怕东京涩谷过于曲高和寡,一首首中日民歌小调紧着来,最后祭出了MJ的《Heal the World》。没办法,村长家就是财大气粗,看上谁,都不带和你商量,直接就把版权费拍下来,让我们这些有侵权恐惧的自媒体患者,艳羡不已。

瑕瑜互见,豆瓣5.7分真不至于,不过,对成才来说,是好事儿。

春节档作为最大的流量入口,适合所有勇敢的电影人和作品。但它的独特在于:这是一个合家欢的全民档而不是文艺档。简单说,平时一个人跑零点首映式没问题,可你要是过年单飞就有些突兀。都是做买卖,选择合适的品类,在最大的流量入口获取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李焕英、唐探的彪悍与暴富是必然的。

看到这儿,你算明白了。除了扯淡,我就是来为《刺杀小说家》撑腰的。牛转乾坤太难了,先扭转亏损。昨天,看见船上人双雪涛也微博擂鼓,门来门去的文绉绉的看不懂,还不如直接说:电影是黑土地上的一朵奇葩,不看不是东北人!

到今天布嫂还在算“刺杀”的票房,看能不能先到10亿。没办法,我们一家就是这么客观,这么有理性、倾向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春节档最佳,很难平静地说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