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三篇·西楚降将·以令尹降汉·阳羡侯·中尉灵常

阳羡,按《读史方舆纪要》中记录,为秦县,汉时沿袭,属会稽郡下辖,大约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一带。汉初,阳羡县改为阳羡侯国,由西楚降将灵常受领。

这里需要注明一点,按今本《史记》中记录为“阳义”,而《汉书》中则是记录为“阳羡”。所以按照古代繁体字可能存在的偏差,疑似今本《史记》中是错把“羡”写为了“義(义)”,故而这里做一个定论,即,灵常所封之侯应为阳羡,而非阳义。

再说灵常的来源,也就是灵氏。先秦时基本为宋国公族之后,也就是子姓灵氏。所以关于灵常,合理推断,其人就是先秦宋国公族的后裔。再按照历史发展,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瓜分宋国,而后不到数十年,天下便为秦国一统,由此可以看出,灵常应该就是宋国公室之后,毕竟此时距离宋国亡国并不远,所以可能性非常大。虽然说到大秦一统,天下豪族大族均为秦人所控制,但灵常家族所属的宋人素来善于经商,所以想要逃避秦人控制也是不难的,更何况灵氏一族虽然殷富,但也不是那种真正名闻天下的大族,所以保全下来应该也是要更容易一点的。由此到秦末,灵常家族应该是顺势而起了。

而按照《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关于灵常的最初记载:

以荆令尹汉王五年初从。

由此可以看出,灵常家族最初应该是选择的项氏一族。而后因为灵常家族对项羽建国帮助甚大,再加上灵常本人能力突出,所以在范增死后,灵常应该就是担任西楚令尹,成为了西楚政权中的核心领导人物。

再从灵常以西楚令尹的身份投降刘邦这一点来看,显然是说明了灵常家族又放弃西楚选择了汉政权。当然,不是说灵常就是不忠之人,而是在那个时代,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正如项羽在杀刘太公时,项伯曾劝诫的,一定要给项氏一族留有余地。所以,连项氏一族都是抱着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信条,更何况是其他家族呢?

至于灵常是在项羽死后投降的,还是在项羽未死之后投降的,这一点无人知道。而就笔者看来,应该是在项羽死后投降的,毕竟如果是项羽未死,那就没有道理只是和西楚一些残余势力作战,而非是项羽主力。

击钟离昧及陈公利几,破之,徙为汉大夫。《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灵常在投降汉军后,先后协助汉军进攻钟离昧军和利几军,皆是大破之,由此在战后,灵常随被升迁为汉庭大夫。

虽然目前钟离昧因为比较特殊,史书中隐晦极深,所以我们很难看出他在项羽死后的作战记录,但是利几的记录却还是有一些的:

其秋,利几反,高祖自将兵击之,利几走。利几者,项氏之将。项氏败,利几为陈公,不随项羽,亡降高祖,高祖侯之颍川。高祖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而利几恐,故反。《史记·高祖本纪》

如上,汉六年十一月左右,陈县县令利几反,而后高帝遂率军击之。利几其实也是西楚降将,只是因为其他原因先降后叛了。而这一次协助刘邦攻击利几的人,自然是有灵常的。如此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灵常应该是在项羽死后才投降汉庭的。

从至陈,取韩信,还为中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这里记录的是灵常在之后,又协助刘邦拿下了楚王韩信,而后在班师回朝后被刘邦任命为中尉。

这里我们需要插一条信息,那就是此次刘邦拿下楚王韩信的理由在明面上是因为钟离昧。而刚好灵常之前就与钟离昧军交战过。

所以再结合笔者之前关于钟离昧的职务推测,其人疑似是西楚政权中的“陈平”,也就是负责西楚政权对汉隐蔽战线作战的负责人。那么恐怕灵常此人的职务也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毕竟我们都知道西楚政权中担任令尹职务的人颇多,虽然位高权重,但肯定是有侧重点的。而当钟离昧前脚就踏入了楚王韩信府邸,后脚刘邦就知道了消息,虽然这可能是钟离昧故意放出的,然毕竟钟离昧要策反韩信。但是笔者相信,钟离昧应该没有那么蠢,他不会以为仅仅放出消息,刘邦就会信。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人告诉刘邦,而刘邦对这个人的话又是深信不疑。换句话说就是,必须要以刘邦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刘邦认为楚王韩信就是要反。

刚好,灵常作为西楚降将,他应该是一直在负责监控西楚各地降将们的动态,所以无论是参与利几之战,还是追查钟离昧的下落,甚至与钟离昧的人交战,灵常都会去参与。

如此,关于刘邦和楚王韩信决裂缘由,可能就是钟离昧利用的灵常,让其通过他的渠道告诉刘邦钟离昧携带着大量情报信息去了楚王韩信府邸。而刚好陈平那边的人也会向刘邦通知这个消息,偏偏韩信却没有主动汇报。如此一来二去,虽然当时的韩信可能并无反心,但是刘邦却绝不会寄托于韩信的忠诚之上,所以他就选择了先发制人,扣押楚王韩信。

至此,这就与灵常的记录合上了。事后,灵常则凭借杀钟离昧和抓楚王韩信两件事晋升为了汉庭中尉,成了刘邦的嫡系亲信。可不久之后,刘邦应该也是觉察到不对了,所以就撤掉了灵常的中尉职务,改任唐厉为中尉。

之后,灵常应该还是一直作为刘邦的情报负责人而存在,继续负责监控那些西楚降将们的动态。

从击布,功侯,二千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高帝十一年,英布反,刘邦亲征之,而此次灵常依旧还是随军出击。战后,结合灵常的前后功劳,刘邦遂封赐其为列侯。

十二年十月壬寅,定侯灵常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高帝十二年十月壬寅日,灵常受封阳羡侯,食邑两千户。

应该说,虽然灵常是作为西楚降将,可是之后对于刘邦的忠诚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功劳颇大。所以尽管灵常作为西楚降将封侯很晚,但却是西楚降将中封赏最多的,甚至比汉六年就封侯,且帮助汉庭平定江南的原西楚柱国陈婴都要多两百户。由此足见刘邦对于灵常的信赖和重用。

而在高帝死后,灵常应该就不再参与中枢决策了,而是退出了朝堂。毕竟那时的汉庭中央,已经彻底成为了吕家那群人和丰沛功臣团们的天下了。所以灵常这类西楚降将,自是不可能再有立足之地的。

七年,共侯贺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少帝六年,灵常病逝,汉庭为其谥号,定侯。阳羡侯国由其子灵贺继承,次年为灵贺元年。

定: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逸周书》

如上,这个谥号也说明了灵常的功绩所在。虽然已经不为汉庭重用了,但却依旧是汉庭需要尊重的人物。

而若是换一个角度思考,作为西楚叛臣,灵常的手上应该也是沾染了不少西楚重臣们的血吧。毕竟灵常的那些辉煌功绩,基本上也都是建立在那些人的尸体上。虽然对于汉庭,灵常是一代名臣,值得永远纪念的忠臣,可是对于西楚王朝来说,灵常或许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吧。

一朝天子一朝臣,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也从来都不是温情脉脉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百零三篇·西楚降将·以令尹降汉·阳羡侯·中尉灵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