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键词——人际关系

最近参加了一个读书成长小组,读的是李仑老师的《忘忧十二夜》,李仑,存在主义取向团体咨询专家,塔维斯托克人类关系研究所认证团体动力师、顾问,台湾师范大学特邀团体咨询专家,美国团治疗学会(AGPA)会员,亚洲存在主义团体学会创立者。

这本书是众多心理学大咖都推荐的书籍,所以我们这个学心理学,也想体验团体疗愈的小伙伴就约着一起读,每个人轮流体验书中的角色。

第四轮《要幸福,不要焦虑》的部分,我体验带领者,这个章节谈到某位成员因为妈妈要去进修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有被抛弃感。在读书的过程中就隐隐有些情绪的流动了,每个读书的成员都投入在自己的角色里,语气语调中已经呈现出隐隐的愤怒、委屈、悲伤。在后期的讨论里,大家也非常的热烈,我试着说出书中的内容是否触及到我们的成长历程,是否需要表达一下。

突然之间,读书小组成员分成两派,一派表达非常需要,一派表达不需要。其实小组里有不同意见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次好像情绪张力特别大,似乎变成了权力的争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表达据理力争。

我作为这次团体带领者和这个话题的发起者,没有参与到好坏对错的讨论中,而是静静观察着团体的互动,会感觉那一刻隐隐的愤怒、委屈、悲伤用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

这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极其类似,当我们被某个情绪所裹挟的时候,就没办法停在感受里去体验感受,而是要竭尽全力去争取那个话语权,去挣个好坏对错,更多的要证明我是对的。

其实哪里有那么多好坏对错呢?不过是一个观点,一个想法而已

曾经特别喜欢看《奇葩说》,每次的主题都有正方和反方,正反双方为自己的观点打的热火朝天,誓死捍卫。然而有趣的是让他们交换论点,同样可以找出一套理论依据再打一次。这个节目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论点有正反,感受无好坏。每次得票最高的辩手都是把观众带进了自身的感受里,感同身受的投出自己的选票。

回到人际关系,我们在关系中究竟想得到什么?被接纳?被理解?被肯定?还是满足自己的期待?这是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关键词——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