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第十一,十二章读后感

第十一章名为搭便车的陷阱,其实还在强调取名字的事,跟前面多章都过于重复。笔者觉得,作者太过强调名字的重要性,却忽略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经营,有以偏概全之嫌。而且作者拼命找例子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但是闭口不提那些第一个进入市场却失败的例子。而这样的例子往往不少,俗语中有棒打出头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第十二章提到一个点,叫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考虑消费者心中对你公司品牌和产品的定位,再确定公司内部战略调整。整章也相当于是对第九章的扩展,每一点加一个案例。笔者理解到了,公司应该给不同的产品以不同的名字,即使是同类产品,也不要用相同的品牌,因为会造成市场侵蚀(英文是cannibalization)看到后面发现之前自己的结论太过武断,100毫米的失败讲的就是第一个打入市场,却因为品牌延伸而失败。这导致另一家公司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第一,所以作者教大家的其实是消费者心理学,要注重口碑营销。

理解了这个点以后,我又立刻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很多品牌市场份额减少,难道根本原因是品牌延伸?是否考虑了市场整体趋势?竞争者情况(是先出现竞争者抢占份额,该公司感到危机采取品牌延伸战略还是先延伸再份额缩水?)

P.S.看书的过程中一直在想,有没有分析中国公司的案例,目前为止还没有。如果国内能有这种书,一定会更受欢迎!

你可能感兴趣的:(定位-第十一,十二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