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七绝诗|《望庐山瀑布(其二)》No.6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其二·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瀑布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飞速流淌的瀑布似有三千尺高,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作者:李白(701-762),才华横溢,感情恣肆,在艺术上,继承和发扬了浪漫主义精神与创作手法,运用神话传说,驰骋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出神入化,挥洒自如。他的诗被杜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自己的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注释:(1)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著名的风景区。(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3)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4)银河: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极言其高,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此句形容瀑布落差之大。

背景:至德元年(756年),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李白56岁,岁初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后避难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夏至越中,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庐山景色秀丽无双,李白观察日九,爱之深切,写下包括《望庐山瀑布二首》等不少诗篇赞美庐山美景,此为其二,其一为五古排律:“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但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鉴赏:这是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在诗人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这里的勾勒环境,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次句“遥看瀑布”四字点题。“挂前川”这是“遥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三四两句从近处细致地进一步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一个夸张数字,夸大地形容瀑布从陡峭的山壁的极高处飞流而下的气势。末句想落天外,惊人魂魄,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它既很壮观,又富于神秘的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天象奇观,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真是别出心裁的联想。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的确是美轮美奂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庐山瀑布书法

【作者&编辑】不了兄

一个疼爱孩子的父亲,一个才华横溢而忧郁的男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诗词鉴赏|七绝诗|《望庐山瀑布(其二)》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