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之刘长卿

天宝十四年,刘长卿进士及第,还未来得及发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这是需要怎样的运气才有这种促然巧合呢。

长卿写贾谊的诗不少,多是哀叹,盖因本人屡遭贬谪之故。 史书记载此人性刚烈,多犯上。呵呵,有此刚烈之性,不犯上就来鬼了。遭贬只是迟早的事。

        诗文网上所留存之诗有五百多首。 诗界将刘长卿号称为“五言长城”。指的是他的近体五言诗,即我们所谓的格律诗。老夫研读长卿之诗,认为其不仅五言称绝,其七言亦不在杜二之下, 可惜世人少有关注者。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短短二十个字,把一个游子归来的苍凉之感写得力透纸背,亦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这虽然是小学时所学的,却令人一生回味,完全不输柳宗元的《江雪》。

        世传韦应物品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惟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列,与之酬唱。可见才高性傲之人自有其朋。

        《唐才子传》这样描述刘长卿:

         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少居嵩山读书,后移家来鄱阳最久。开元二十一年徐征榜及第。至德中,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岳鄂转运留后。观察使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辩之者,量移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诗调雅畅,甚能炼饰。其自赋,伤而不怨,足以发挥风雅。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长卿尝谓:“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每题诗不言姓,但书“长卿”,以天下无不知其名者云。灞陵碧涧有别业。今集诗赋文等传世。淮南李穆,有清才,公之婿也。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这是刘长卿写给李穆的诗。这个李穆也是个清高之客,而且还做了刘长卿的女婿。 现在想来,这一翁一婿,一唱一和,虽腹中无米,然心中有慰矣。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这是长卿写给一个叫李录事(录事为官职名)的送别诗。读之数度哽咽。李录事此人找不到任何的史料了,但这首诗却让人心情沉重。相传刘长卿四十多岁才得到一个小官,然而却很快又被贬谪。终了也只是个随州刺史。虽然官阶的高低并不能代表才学和人品,但官高则可以改善生活,让家人过得好一点,刘长卿的家室显然是难以活得撑躺。

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

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

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这样少年意气,白马青蛾的生活,咱们长卿也是极其向往的。这首诗甚至超过太白的“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所谓文化,就是要超出那一句“我操,真好喝”的水准来。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长卿之送别诗,相比王昌龄和王之涣,理应不输半分。

登余干古县城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

        刘长卿的怀古诗,又何尝不是一绝呢?五百多首诗,而我们终于只记下了那首“风雪夜归人”。这是诗家的不幸呢,还是文化的不幸? 我们读多了李杜的诗,便以为天下只有李杜这种。岂不知,在诗的国度里,每一位古人都在默默的盛开着。这令我想起了孔子家语里的一句话: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解。

        写刘长卿,只希望有更多热爱古诗词的朋友,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曾经那兼具音韵与形象美的历史遗珠。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常健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王维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王昌龄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崔曙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贺兰进明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包融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卢象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崔国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才子传》之刘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