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5】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红岩》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085天。


今天分享的是由罗广斌,杨益言所著的长篇小说《红岩》,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凭借其崇高的精神内核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一起看下这本红色经典,看看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向先烈们致以敬意。

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已经撤退到台湾的蒋介石,命令遗留在重庆的国民党特务,分批杀害被关押在渣滓洞,以及白公馆的革命志士。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始于1949年9月6日,结束于1949年11月29日上午,殉难者多达300余人。

史称重庆“11.27”大屠杀,而《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就是这场事件的亲历者,他们两人都曾经被关押在狱中,但幸运的是,罗广斌在大屠杀的间隙,乘机联合剩下的十几名狱友。成功策反了白公馆的看守杨钦典,得以逃脱。杨益言则在事发之前,被家人保释出狱,为了使后人永远不忘这段历史,罗广斌、杨益言和其他脱险战友,将狱中与敌人斗争的经历,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了出来,并且命名为《圣洁的血花》。

1957年,他们又根据这段经历创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而《红岩》就脱胎于这本革命回忆录。当然,小说也做过必要的艺术处理,有一些虚构成分。

很多小朋友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搞不清楚众多的人物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实际上这个故事并不复杂,这本书以进步刊物《挺进报》被查封为线索,讲述了被捕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与国民党特务进行艰苦斗争的故事。

斗争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把国民党政府秘密设立政治监狱的消息传递给外界。二是将党组织的最新消息传达给狱中的同志,让大家坚定意志,继续为自由而斗争。

书中的人物也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阵营,一个是以徐鹏飞为首,包括众多特务,以及叛徒甫志高,看守所长杨进兴等帮凶,在内的反面人物群。而另一个是以许云峰,江雪琴为代表,包括了双枪老太婆,华子良等革命者在内的正面人物群。

作者在书中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写出了很多意志如钢铁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的是地下工作者、战士,有的是知识分子、记者,还有的是同情革命的国民党人士。

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职业,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是一致的。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和光明,他们不惜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千千万万个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爱国人士的缩影。他们以自己的身躯为火把,照亮了黎明前最阴冷的黑夜。

书中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小萝卜头儿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他的父亲宋绮云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的秘书。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将军被囚禁,宋振中也随父母被关押在集中营。因为常年缺少营养和运动,宋振中长得十分瘦小。两只脚细细的,头却显得很大。所以大家都爱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虽然身在监狱,过着满是饥饿酷刑的恐怖生活。可是他向往自由,聪明活泼,内心十分纯洁善良。他爱看窗外扑腾着翅膀,飞向天空的鸟儿,爱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写字。他还会把自己仅有的一碗面条,让给刚经受了酷刑的狱友吃。

在父母和众多狱友的努力争取下,他得以跟被囚禁在顶楼的黄将军学习文化知识。他不但刻苦学习数理、诗词、俄语,更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要不畏强暴,要有一身骨气。他年龄虽小,却能用自己行动相对自由的“特权”为大家传递重要信息。做了许多成年革命者都不能做的工作。

《红岩》中还塑造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就是被人们称为“江姐”的江雪琴,江姐的原型是中共地下工作者江竹筠,牺牲时年仅29岁。作为一名优秀的革命者,江姐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当她在城门看到丈夫的头颅被悬挂示众,她没有冲上去和敌人拼命,而是顾全大局,强忍痛苦坚持工作。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毫不屈服,即使十指被削尖的竹签,扎到血肉模糊,也不肯吐露半点情报。但是面对她的同志和狱友,她又展现出温柔乐观的一面。当她跟双枪老太婆汇合,交接完工作,面对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江姐忍不住伏在她的肩头,失声痛哭。要为暴死的丈夫,把眼泪都流干。

在狱中,即使身受重伤,仍不忘安慰为自己担忧哭泣的狱友。她不但把自己的营养品全部拿给狱中的孤儿,还带领大伙用简单的工具做红旗。鼓励大家保持生存的希望。

再看看书中的那些反面人物,他们个性残忍狡诈。为了功名利禄,可以对任何人奴颜婢膝。特务头子徐鹏飞,在审讯室里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酷刑,用带刺的皮鞭打,用火红的烙铁烫。为了使犯人招供,他无所不用其极。面对犯人绝望的惨叫和扭曲的身体,徐鹏飞的内心却没有丝毫的波澜。满脑子想的都是得到更多的情报,好立功讨赏,甚至利用自己的太太取悦上级领导。

叛徒甫志高,还是重庆地下党员时,工作大大咧咧,不但固执己见,还以上级的名义骗同志的钱。他不顾党的纪律,在本应秘密转移时,却私自回家。被捕之后又厚颜无耻地出卖了许云峰、江姐等战友,导致整个地下联系网被破坏。而他叛变的理由竟然是党给了我什么好处,凭什么要我为你们卖命。

他们和善良纯真的小萝卜头,大义凛然的江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红岩》中的人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尽管作者描写他们的笔墨有轻有重,但《红岩》并不是为了凸显某一个人的魅力。

换句话说,《红岩》所要表达的是一个群体的精神力量。有这样一个打动人心的情节,让人难以忘怀。新四军战士龙光华被虐待致死,看守们想草草掩埋了事,遭到了大家的反对。为了让龙光华走得体面,大家要求监狱长给他办追悼会。遭到拒绝之后,全监狱的人绝食四天。无论看守如何诱惑,大家都毫不妥协。

最终,在全体狱友的努力下,监狱长才不得不同意,在追悼会当天,一间间牢房的人依次走了出来。男同志将黑布褂子撕成布条,绑在胳膊上当成青纱。女同志用衬衫撕成布条做成白花,戴在头上。

除了短促的脚步声外,四周没有一点儿声音。战友们严肃沉默地抬着龙光华的遗体,缓缓走出了牢门。在他们后面,还有一幅墨迹未干的挽联,上面写着,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龙光华的死是壮烈的、动人的,但是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的死不但没有使剩下的狱友退缩和屈服,反而使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下,不懈地为了正义而斗争。

书中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那就是人们在狱中举办“新年大联欢”。1948年12月,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玩儿起了“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渣滓洞的特务,开始讨好被关押的革命者,允许他们举办狱中晚会。

在元旦那天,人们高唱着革命歌曲,互相交换着简陋的礼物。男同志用塑胶牙刷柄,磨出一颗颗红的,黄的,晶亮的小星星。女同志则拿袜子拆下的线,给大家绣锦旗。大家还写了很多对联,比如,“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横批“扭转乾坤”。还有更妙的,“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横批“极乐世界”。

这些对联写得既智慧幽默,又洋溢着浓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晚会的最后,女舍的同志们披着自己的被子,快乐地跳起了秧歌。尽管她们的脚上,还拷着沉重的脚镣,但是每个人都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对于这些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的人来说,此刻,红色的胜利就要到来,他们看到的不是恐怖的刑具,不是阴暗潮湿的牢房,而是千千万万个不幸的,被压迫的人,能在太阳下自由地呼吸。

在《红岩》这本书里,还有许多令人感动震撼的故事。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了。对于年轻读者来说,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些人物形象太完美,显得有点儿呆板,但请大家不要忽略,这些在我们看来“高大全”的,近乎失真的人物,并不是杜撰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过的。

也许有人要问,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和那个时候大不相同了。今天的孩子读这本书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正在发展中的祖国来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设,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热爱自己的国家不是一句空谈,这需要我们小读者承上启下,身体力行。而对于正在成长的小朋友而言,我们也应该找到一种能引导自己前行的信仰。唯有精神才是永恒不变的力量。

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一首蓝蒂裕烈士,也就是小说中的“蓝胡子”在临刑前,给孩子留下的小诗《示儿》,“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愿大小朋友都能在《红岩》这本书中,找到把秋天变成春天,把荒沙变成园林的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1085】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