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

  • 一、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
  • 二、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器)
  • 三、MII
  • 四、RMII
  • 五、SMII
  • 六、GMII
  • 七、RGMII
  • 八、I2S
  • 九、SFP

本文内容引用自以太网详解(一)-MAC/PHY/MII/RMII/GMII/RGMII基本介绍及SMI(MDC/MDIO)总线接口介绍

一、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

一般PHY芯片为模数混合电路,负责接收电、光这类模拟信号,经过解调和A/D转换后通过MII接口将信号交给MAC芯片进行处理。一般MAC芯片为纯数字电路。

PHY(Physical Layer)是IEEE802.3中定义的一个标准模块,STA(Station Management Entity,管理实体,一般为MAC或CPU)通过MIIM(MII Manage Interface)对PHY的行为、状态进行管理和控制,而具体管理和控制动作是通过读写PHY内部的寄存器实现的。PHY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1张图片
PHY在发送数据的时候,收到MAC过来的数据(对PHY来说,没有帧的概念,对它来说,都是数据)然后把并行数据转化为串行流数据,再按照物理层的编码规则把数据编码,再变为模拟信号把数据送出去,收数据时的流程反之。
PHY还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CSMA/CD的部分功能,它可以检测到网络上是否有数据在传送,如果有数据在传送中就等待,一旦检测到网络空闲,再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后将送数据出去.如果两个碰巧同时送出了数据,那样必将造成冲突,这时候冲突检测机构可以检测到冲突,然后各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重新发送数据。

PHY寄存器的地址空间为5位,从0到31最多可以定义32个寄存器(随着芯片功能不断增加,很多PHY芯片采用分页技术来扩展地址空间以定义更多的寄存器),IEEE802.3定义了地址为0-15这16个寄存器的功能,地址16-31的寄存器留给芯片制造商自由定义,如下表所示: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2张图片
注:

上图B和E表示在特定接口下,寄存器是基本的还是扩展的。例如:MII接口下只有0和1寄存器是基本的,其它的是扩展的。所为扩展是指留给IEEE以后的扩展特性用,不是给PHY厂商的扩展,PHY厂商自定义的只能是16~31号寄存器 。
在IEEE标准文档及某些PHY手册中,某寄存器的比特(bit)用X.y表示,如0.15表示第0寄存器的第15位。

二、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器)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3张图片

DMA Controler :直接记忆器存取控制器,执行直接记忆器存取作业的控制单元,由一组缓存器(Register)和高速电路组成,总线提供最快的资料移转速度。
因芯片面积及模拟/数字混合架构的原因,MAC集成进CPU而将PHY留在片外,这种结构是最常见的。 下图是以太网结构大框架,虚框表示CPU,MAC集成在CPU中,PHY芯片通过MII接口与CPU上的MAC连接: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4张图片

  • 以太网结构大框架

MAC由硬件控制器及MAC通信协议构成。该协议位于OSI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分,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5张图片

  • MAC硬件框图

在发送数据的时候,MAC协议可以事先判断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如果可以发送将给数据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最终将数据以及控制信息以规定的格式发送到物理层,如下图中的MDIO数据传输协议;在接收数据的时候,MAC协议首先判断输入的信息并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则去掉控制信息发送至LLC(逻辑链路控制)层。该层协议是以太网MAC由IEEE-802. 3以太网标准定义。一般以太网MAC芯片的一端连接PCI总线,另一端连接PHY芯片上通过MII接口连接。

MDIO数据格式定义在IEEE 802.3以太网标准中,如下图所示(数据传输顺序为从左至右):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6张图片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7张图片

  • MDIO数据传输协议

三、MII

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即介质无关接口,它是IEEE-802.3定义的行业标准,是MAC与PHY之间的接口。MII数据接口包含16个信号和2个管理接口信号,如下图所示: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8张图片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9张图片
MAC 通过MIIM 接口读取PHY 状态寄存器以得知目前PHY 的状态。例如连接速度、双工的能力等。也可以通过 MIIM设置PHY的寄存器达到控制的目的。例如流控的打开关闭、自协商模式还是强制模式等。MII以4位半字节方式传送数据双向传输,时钟速率25MHz。其工作速率可达100Mb/s。当时钟频率为2.5MHz时,对应速率为10Mb/s。MII接口虽然很灵活但由于信号线太多限制多接口网口的发展,后续又衍生出RMII,SMII等等。

四、RMII

RMII(Reduced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精简MII接口,节省了一半的数据线。RMII收发使用2位数据进行传输,收发时钟均采用50MHz时钟源。信号定义如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10张图片
其中CRS_DV是MII中RX_DV和CRS两个信号的合并,当物理层接收到载波信号后CRS_DV变得有效,将数据发送给RXD。当载波信号消失后,CRS_DV会变为无效。在100M以太网速率中,MAC层每个时钟采样一次RXD[1:0]上的数据,在10M以太网速率中,MAC层每10个时钟采样一次RXD[1:0]上的数据,此时物理层接收的每个数据会在RXD[1:0]保留10个时钟。

五、SMII

SMII(Serial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串行MII接口。它包括TXD,RXD,SYNC三个信号线,共用一个时钟信号,此时钟信号是125MHz,信号线与此时钟同步。信号定义如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11张图片
SYNC是数据收发的同步信号,每10个时钟同步置高一次电平,表示同步。TXD和RXD上的数据和控制信息,以10bit为一组。发送部分波形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波形可以看出,SYNC变高后的10个时钟周期内,TXD依次输出一组10bit的数据即TX_ER,TX_EN,TXD[0:7],这些控制信息和MII接口含义相同。在100M速率中,每一组的内容都是变换的,在10M速率中,每一组数据需要重复10次,采样任一一组都可以。

六、GMII

GMII(Gigabit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千兆MII接口。GMII采用8位接口数据,工作时钟125MHz,因此传输速率可达1000Mbps。同时兼容MII所规定的10/100 Mbps工作方式。GMII接口数据结构符合IEEE以太网标准,该接口定义见IEEE 802.3-2000。信号定义如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12张图片

七、RGMII

RGMII(Reduced Gigabit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精简GMII接口。相对于GMII相比,RGMII具有如下特征:

发送/接收数据线由8条改为4条
TX_ER和TX_EN复用,通过TX_CTL传送
RX_ER与RX_DV复用,通过RX_CTL传送
1 Gbit/s速率下,时钟频率为125MHz
100 Mbit/s速率下,时钟频率为25MHz
10 Mbit/s速率下,时钟频率为2.5MHz
信号定义如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13张图片
虽然RGMII信号线减半,但TXC/RXC时钟仍为125Mhz,为了达到1000Mbit的传输速率,TXD/RXD信号线在时钟上升沿发送接收GMII接口中的TXD[3:0]/RXD[3:0],在时钟下降沿发送接收TXD[7:4]/RXD[7:4],并且信号TX_CTL反应了TX_EN和TX_ER状态,即在TXC上升沿发送TX_EN,下降沿发送TX_ER,同样的道理试用于RX_CTL,下图为发送接收的时序: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14张图片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间的PHY、MAC、MII、RMII、SMII、GMII、RGMII以及I2S总线、SFP接口_第15张图片

八、I2S

I2S(Inter—IC Sound)总线, 又称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
标准的I2S总线电缆是由3根串行导线组成的:1根是时分多路复用(简称TDM)数据线;1根是字选择线;1根是时钟线。
I2S有3个主要信号:
1.串行时钟SCLK,也叫位时钟(BCLK),即对应数字音频的每一位数据,SCLK都有1个脉冲。SCLK的频率=2×采样频率×采样位数。
2. 帧时钟LRCK,(也称WS),用于切换左右声道的数据。LRCK为“1”表示正在传输的是右声道的数据,为“0”则表示正在传输的是左声道的数据。LRCK的频率等于采样频率。
3.串行数据SDATA,就是用二进制补码表示的音频数据。
注:3.中的数据线,只能出,要是要选择录音,则要加一根录音的线,叫DATA_in,故要是要能听加录音,是共有4根线。
内容引自百度百科

九、SFP

GBIC(Gigabit Interface Converter的缩写),是将千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接口器件。GBIC设计上可以为热插拔使用。GBIC是一种符合国际标准的可互换产品。采用GBIC接口设计的千兆位交换机由于互换灵活,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SFP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可以简单的理解为GBIC的升级版本。
内容引自百度百科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电子电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