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套路的新世相,掌握着最厉害的套路。

封面

看到新世相营销课今天快速刷屏然后快速被封,我想起了网易的开年大课。

后者是经过了以下5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就是我们正常看到的课程海报在朋友圈刷屏;

第二阶段:因诱导分享被封,陆续出现各种复盘文、分析文;

第三阶段:调整分享机制,和微信沟通,再次上线;

第四阶段:收官,官方复盘,奖励承诺兑现;

第五阶段:成为典型案例,被写进各种文章里,同时为品牌下一次刷屏活动增值。

然而,新世相没这么走运,它的这次刷屏要止步于第三阶段,因为微信团队已经对此事的负面做了定性。

微信团队对此事的官方声明,来源新京报

而新世相团队也正式回应“接受处罚,并立即整改”。

新世相团队回复

接下来我从自己的两个角色,即运营人和课程付费用户两方面简单复盘一下新世相这次事件:

1

运营人角度

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和前几次刷屏课程相比,新世相这次刷屏课程做了点创新,主要表现在“排行榜奖励”以及“每满一万人涨5块”的饥饿营销上。

排行榜奖励这个有点厉害,推广第一名送价值50万新世相广告推送一次,2-10名送推广激励金,极大刺激了朋友圈的分销,甚至引发行业KOL自动转发,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剽悍一只猫,他直接在他的公众号推送课程图片(KOL在“引爆点”理论中就属于个别人物法则中的联络员角色,其影响程度远远超过我们普通用户)。

收益榜单,第一名有点高

而其他的运营套路基本一样:

1.品牌知名度高,自带信任,用户基数庞大;

2.网易出过“猪你丫”女孩的刷屏h5,网易云音乐h5等刷屏活动;而新世相出过“逃离北上广”,“丢书大作战”,“雨中城”,“佛系青年”等刷屏爆款;

3.二级分销,实时收益提醒,可提现;

4.合适的时间点,网易选择在开年,新世相则选择周一发送,极大程度上利用了人群学习工作上的焦虑感。

反思:

1.****分销。相对于直销来说,分销是链接产品和用户的中间商,借用某广告宣传语就是“中间商赚差价”,而微信只允许存在两级以下的分销模式,比如新世相第一次职场课就是一级分销,所以当时活动未被微信封禁;

2.社****群维护/用户维护。近十万付费用户,以每个群100人来算,你要同时维护1000个裂变群,如果没有做好社群定位和用户引导,如此庞大的社群就会变的混乱。一旦出现负面言论而未进行及时处理,结果就会像“破窗效应”一样,变的一发不可收拾,其中一个社群的KOL发了一篇《我成为了第一个被新世相踢掉的人。》,阅读量从历史的几十到现在接近10W+,而且该KOL还拉起了一个维权的韭菜群,负面消息扩散之快可想而知。

2

付费用户角度

1.群功能定位不清晰。怎么看一个社群的功能定位,一般是从群名,群公告以及新人入群时管理员发送的消息。无论是进什么微信群,我都会先点开群公告,群公告一般会有该群的功能作用,群规等信息,但是今天付费扫码进群后群公告是空白的,甚至该群的功能作用也是付费用户主动提出群管理员才进行回复的;

2.用户付出的成本大。和新世相上一次职场课的听课方式不同,上次是扫码关注公众号,然后扫码进群,直接在社群以语音+文字的形式听课;而这次的听课方式则是扫码关注公众号,然后扫码进群,最后再下载app,要在app上听课,这相当于延长了用户的整个操作链条。而我作为一个用户,肯定是希望操作越简便越好,所以整个过程对于用户来说要付出的成本是很大的;

该次营销课的群聊天

3.课程质量不高。付费课程作为一种服务型产品,它区别于消费型产品(如日用品,化妆品等),前者需要我们用户投入大量的时间,但后者只要能够我们解决某种生活需要,我们就基本满足,也不用在付费购买后再花费大量时间在上面。所以用户天然会对服务型产品有更高的期待,但是从目前新世相读书会上开放的课程来看,它的课程质量并没有达到用户的预期甚至是低于预期;

而且作为课程付费用户,我会把该课程的质量和体验和自己上过的其他付费课程做比较(比如得到,优设,三节课等),高下立判,所以对新世相的这个付费课程会更加失望,进而产生负面情绪。

3

写在结尾,贴上新世相创始人张伟和三节课联合创始人黄有璨的两段话,两位都是自己特别敬佩的老师。

我很清楚的记得自己转行新媒体去霸面的时候引用过新世相创始人张伟的这句话,这句话现在也成为自己做新媒体的格言:

“做传播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去想传播。跳出来,回到问题的本质。你想要影响哪些人,你就要去想他们日复一日的痛苦是什么,焦虑是什么,你去理解,然后提供解决痛苦和焦虑的办法。****”

但现在的张伟似乎背道而驰了。

不可否认,“销售自有销售的逻辑,内容有内容逻辑”,但当销售和付费内容结合起来,从来就不是简单的逻辑叠加,也不是粗暴的逻辑拆分,它们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所以应该有一套新的逻辑去适用。

而且,通过分销获利目的转换的用户有多少是你的强粘性用户,如果活动结束,你和大部分用户的关系也宣告结束,那么你的产品注定活不久。

所以相较之下,我更欣赏黄有璨老师的观点:

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你能否具备“可以创造某种长期价值,能够长期留住用户”的能力,可能会员比你是否能够具备“快速拉新和周期性引爆”的能力,要更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套路的新世相,掌握着最厉害的套路。)